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乡空间结构 > 城市和乡村的形成和发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 题号:9830379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两城市(填字母),原因为:①___;②___
(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
①平原地形             ②气候暖湿        
③资源丰富                 ④交通发达
(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地貌上, 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工业,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某省M县在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丁村实行生态搬迁到甲乙丙某处。图为该区域图。



(1)推测该区域的地势特征并指出推断依据。
(2)指出该村最适宜的选址,同时说明另两村不适合的原因。
(3)该县给丁村的精准扶贫方案是发展棉花种植而暂缓发展特色旅游。请选择支持棉花种植或暂缓发展旅游两种发展方向中的一种,并简述选择依据。
2022-09-02更新 | 17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荆州,历史名城。紧邻长江干流,东达吴越、西抵巴蜀、北上中原、南下湘粤。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明朝后期,黄汴撰写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

材料二 江陵、荆州、沙市及武汉位置图。

材料三 武汉别称“江城”,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且市区郊区湖泊众多,现有大小湖泊140余个。

(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之后衰落的原因。
(2)描述荆州城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城市聚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要创建宜居城市环境,洪涝、酷暑是武汉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分别分析这些不利条件形成的自然原因。
(4)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且市区郊区湖泊众多,简要分析这些河湖湿地对武汉创建宜居城市的影响。
2019-03-10更新 | 30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都市圈是介于“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区域概念。城市群指具有较强经济联系的城市集合体,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都市圈侧重于核心城市的功能外溢和疏解,强调通勤联系。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下图为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示意图。

(1)简述成都平原建立成都都市圈的有利条件。
(2)成都都市圈的建立将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请说出理由。
(3)为促进成都都市圈更好的发展,请说明其可发展的特色产业。
2023-09-27更新 | 3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