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4 藏戏练习卷
全国 六年级 随堂练习 2024-02-03 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鉴赏、积累运用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参与策划组关于“戏剧的活化石——傩戏”的宣传页设计。

我看傩戏(节选)

叶辛

①我看过这么几次奇特的戏剧演出。

②舞台嘛,仅仅只是山坡、田野或是村寨上平顺的坝子,戏剧便在坝子里或是地坪上演出。观众大多站在坝子四周的山坡上,或是村寨团转的木板房上、树上、坝墙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观赏。很像城市中路人围观“猢狲出把戏”那么一种情景,只是气氛要热烈得多。演员们不像一般戏剧中那样须脸部化妆,而是穿着清一色的蓝黑双色长衫,黑面白底鞋,同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每个演员都戴着一只木雕的面具。考究的面具必然连着头盔,油刷得金碧辉煌,神采奕奕。面具雕出的形象,便是剧中人的身份。男人可演女角,反过来女人也可扮演男角。戏剧演出中,有唱有打也有对白,对白的韵律总让我想起小时候上海弄堂里曾经在孩子们中盛行一时的绕口令:“蜜蜂叮瘌痢[注],痢痢背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孩……”最精彩的要数武打,这是任何现代戏剧舞台上都没有的表演程式,称作“套路”。一旦戏到高潮,矛盾尖锐,武打激烈时,那“套路”便一一变幻转换,恰像千军万马在那里死命厮杀。无论哪个名称的“套路”都得跳,跳得激烈处,演员们全都进入了角色,锣响鼓也齐,坝子里地坪上的尘土跟着飞速踢踏的脚步轻扬起来,活似硝烟弥漫的战场。围得密密实实的观众群中自然更是鸦雀无声,一起入了戏。

③这便是我在曾经插队落户的贵州安顺看到的傩戏。当地老百姓照着自己的习惯,称作“地戏”,可能是地戏少不得打、少不得跳吧,故而演地戏也就叫跳地戏。

④对我来说,看地戏不单单是看演出,去熟悉绕圆场便表示千里行军,蹬爬椅子便说明是在翻山越岭。即便随意地瞧瞧那些四乡八寨来看跳地戏的老少乡亲,不能不说也是一种享受。在我的眼里,这些男女百姓本身也如同地戏一般稀罕好看。

⑤原来在贵州安顺附近的山乡里,居住着不少自称是“京族”的乡民。他们男子穿长袍与尖头钉鞋,女子则几乎是清一色古装,据考证谓纯粹的明朝服饰。他们的房子也不同于其他村寨的泥墙茅屋、木板房、砖瓦房,住的绝大多数为石板房,也有被远来的旅游者直接叫作“石头寨”的。这些村寨,有石头垒的坝墙,还有寨门。又因为这些以屯、堡命名的村寨往往散布在山光水色的田坝乡野间,风光古朴宜人,常常会令人产生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之感。地戏便产生在这样一片乡土和环境之中。

⑥询问当地人,答复是当然的自豪和肯定:这地戏的一招一式,一服一饰,全都是依照古老年代传下来的样子设计,没得啥子变化走样的。可能是因了这点,竞被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们惊呼为戏剧的“活化石”。

(选文有删改)

【注释】瘌痢:指黄癣,它是位于人头部的一种皮肤病,又名“秃疮”。


【文字内容设计】
1.(信息提取)宣传页上需介绍傩戏的特点,请根据文章第②段,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
(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奇特”之处
舞台位置山坡、田野、_________或是________
演员妆容身着__________,脚穿________,面戴_______
表演程式有变幻多端的“套路”,但无论什么“套路”都离不开__________

2.(内容理解)宣传页的标题计划拟作“戏剧的活化石——傩戏”,请你帮忙拟写理由,提交给策划组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
【图案内容设计】
3.(拓展探究)请你从下面选择一个图案,放置在宣传页的左上角,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A.面具                              B.表演场面                      C.传统服饰

______________
2024-01-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4 藏戏练习卷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4. 实践任务
请你收集资料,仿照第1小题,用表格的形式分析你家乡戏曲的特点。
___________
2024-01-3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4 藏戏练习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鉴赏、积累运用

试卷题型(共 2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1
填空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鉴赏
2
积累运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4说明文
二、填空题
40.65课外搜集与积累  中国戏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