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小升初热搜题专题07 古诗文阅读
全国 六年级 专题练习 2024-03-14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

①陇:田埂。               ②窃:偷偷地,暗中。        ③辄:总是、就。            ④或:有人;有的人。

⑤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⑥挞:鞭打。            ⑦曷:为什么。            ⑧执策:拿着书卷。

⑨旦:早晨,天亮。

1.“父怒,挞之”,“之”指的是____________
2.“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读这一句时,正确的停顿方式是(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3.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王冕好学的是哪一个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10更新 | 122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小学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短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其侄曰:“汝不早问,至于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得句:得到佳句。       险波处:书法中笔画怪异的地方。       垢:责骂。          胡:为什么。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丞相草书而不工(喜欢)B.使侄之(录音)
C.侄罔然而止(迷惑不解的样子)D.执所问曰(写的字)
6.通读全文,你觉得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
A.满腹经纶B.能说会道C.才华横溢D.自以为是
7.用自己的句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
8.你觉得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
2022-11-14更新 | 84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9.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匡衡/勤学/而无烛B.衡/乃穿壁/引/其光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1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_______(用原句回答)。“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
2022-08-14更新 | 784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小升初语文试卷(一)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文言文阅读。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有愚人入京选 _____人曰 _______________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_____
14.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
15.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
_____
2022-11-09更新 | 71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人食菱

   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菱角,水生植物,果实有硬壳,可以煮着吃。 ③席:酒席。

④并:连同,一起。 ⑤或:有的人。   ⑥去:去除,去掉。   ⑦强:勉强。

16.读一读下面的内容,用“——”划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7.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或曰:“食菱须去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A.北人家乡的菱与南方的菱不同,它是长在山上的。(     )
B.北人根本没有吃过菱,但他却“强不知以为知”,结果才会闹笑话。(     )
C.北人之所以并壳吃菱,是因为菱壳可以去热。(     )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     )
2022-04-24更新 | 65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小学2020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理解

多言何益

子禽①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②蛙黾(měnɡ)③,日夜恒④鸣,口干舌敝⑤,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⑥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②虾蟆:蛤蟆。③蛙黾:青蛙。④恒:常常。⑤敝:疲惫、困乏。⑥以时:按时。

19.墨子为了解答子禽的疑惑,把蛤蟆、青蛙与______的叫声进行对比:前者_________,叫得口干舌疲,结果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人们早早起身。
20.“多言有益乎?”和“多言何益?”这两句问句分别是(     
A.反问句   疑问句B.疑问句   反问句C.疑问句   疑问句
21.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     
A.多说话有好处。B.多说话没有好处。
C.说话要看准时机,把话说到点子上。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2021-09-11更新 | 114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2.这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3.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24.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音节下面标出)
思援弓(jiǎo zhuó)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yú yǔ)?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      )
②非(      )
26.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只听弈秋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03更新 | 1058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9-2020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期末调研试卷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古人谈读书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 :下等、劣等。

28.文中的“此三者缺一不可。”的“此三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文中“井蛙之窥天”,让你想到了那个成语?__________
30.关于读书,韩愈曾说: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___
杜甫也道: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
颜真卿也叹: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
31.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文言文阅读。

郑人爱鱼

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澪或设饵笱之。列三盆庭中,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之苦,惫甚,浮白而噞喁。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樀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会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32.解释加点字。
①腹将不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鱼即之。____________________
33.郑人爱鱼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34.“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
35.“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        
A.郑人后悔听了别人的劝告。
B.郑人后悔没有听别人的劝告。
C.郑人后悔听了有的人的劝告。
D.郑人后悔没有听有的人的劝告。
2022-04-19更新 | 51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2019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注释]①逐;竞争。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泽:湖。

[乙]        

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淮南子本经训》

[注释]①逮:等到。②杀:晒死。③使:派。④诛:杀。⑤擒:擒获。

36.默读两则文言文,根据内容取题,[甲]是 _____;[乙]是 _____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夸父与日_____
其杖 _____
③十并出 _____
大风于青丘之泽 _____
38.下列对“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的描述最符合文意的是__________
A.让老百姓害怕的事物
B.来祸害老百姓的事物
C.被老百姓除掉的事物
D.用来保护太阳的事物
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理由写下来。
_____
39.这两则文言文有什么共同点?试着找出两处写下来。
_____
2022-08-13更新 | 530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课内回顾。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B.思援/弓/缴而射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D.思援弓/缴而射之
41.翻译句子。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
42.学习了这篇古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2更新 | 6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模拟卷三(部编版)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课内回顾。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3.给下列句子断句。
女 娃 游 于 东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为 精 卫。
4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鲁人刘仁嗜弈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①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之。

【注释】①诩诩()然:夸耀的样子。

4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竞________②观者之:_________
47.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不闻,我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___________________
48.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___________________
49.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27更新 | 5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模拟练习(三)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小古文阅读。

自护其短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③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护:掩盖,遮掩。

50.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席上(        )                     (2)北人生不识菱者(        )
(3)啖菱须(        )             (4)以清热也(        )
5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于南方                                      不得已而从
B.曰:“啖菱须去壳。”             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C.前山后山,何地不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于我哉
D.仕南方                                  尝射家圃
5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022-06-05更新 | 5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文言文阅读。

成衣匠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履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注释:①成衣者:裁缝。②匹帛:一匹丝绸。③得科第:在科举考试中考中。④慵(yōng):困倦,精神不振。⑤伛(yǔ):曲背,驼背。
5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今京城内外成衣者,宁波人也。_______________
(2)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_______________
54.解释句子的意思。
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这段文言文主要说明(      )
①做事情一定要问清楚。        ②做事要善于观察,把握特点。
③学本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④请别人做事要有礼貌。
2023-05-21更新 | 5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小升初语文模拟卷一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课内阅读
初步赏析文言文,做好初中衔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6.联系上下文,下面带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问其(过去的、原来的)B.其日中如探汤(来不及)
C.而日中时远也(正午)D.孔子东(游玩)
5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言文主要是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都认为你知识渊博”。
C.“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不能决定”。
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是文中的人物通过视觉效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8.文章所表达的道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B.学习必须胆大心细不怕困难,也要学会知难而退。
C.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特的思考。
D.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令人敬佩。
2022-04-25更新 | 40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百色市靖西市小学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读古文故事《学弈》,按要求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          )学,弗若(          )矣。为是(          )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9.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60.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通国:____________               鸿鹄: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
61.文中第二个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上文第四、五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全文可知作者隐含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07更新 | 4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②,而置③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④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⑤!”反⑥归取之。及反,市罢⑦,遂⑧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⑨,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音“”,鞋。②自度其足:自己量了脚的尺码。度,音“duó”,量。③置:放。④操:拿。⑤度:音“”,这里指量好的尺码。⑥反:同“返”,回。⑦市罢:集市散了。⑧遂:于是。⑨宁信度: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

63.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       (      )  A.拿着                         B.保持
(2)而置之其   (      )       A.同“座”,座位        B.坐下
(3)自信也     (      )       A.没有                       B.不
64.这则寓言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14更新 | 433次组卷 | 5卷引用:09. 文言文—【寒假自学课】2022年五年级语文寒假作业(部编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阅读鉴赏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文言文阅读
18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文阅读
1-40.4文言文阅读
5-80.4文言文阅读
9-110.65文言文阅读
12-150.4文言文阅读
16-180.4文言文阅读
19-210.65文言文阅读
22-270.65文言文阅读  字词解释  主旨概括  课内阅读
28-310.4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32-350.4文言文阅读
36-390.4文言文阅读
40-420.65文言文阅读
43-450.4文言文阅读
46-490.4文言文阅读
50-520.4文言文阅读
53-550.4文言文阅读
56-580.4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59-620.4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63-640.65文言文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