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17-08-16 47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1. 如图所示是6个透明的玻璃元件,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凸透镜的两条光线不可能相交
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
D.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017-02-1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3. 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2017-02-1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选择题 | 容易(0.94)
4. 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实像可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而虚像不是
2017-02-1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一束平行光线沿着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两次成的像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2017-07-14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三、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6.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仪器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他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实验开始前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7. 在光具座下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10cm) (   
A.B.C.D.
2017-02-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8.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肩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2017-02-1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五、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9.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厘米。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2017-02-1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六、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0. 如图甲所示,将蜡烛放在图中a处,在右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正立______像,看到的像与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对应。
2017-02-1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七、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厘米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可多选)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
2017-02-1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八、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 | 较易(0.85)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1/2
C.在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2017-02-1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九、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3. 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2017-07-14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十、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屹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焦距f(厘米)像距v(厘米)
11022.5
210510
31084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填“大”或“小”)。
(2)他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当物距调节为6厘米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______厘米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
2017-07-1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6 透镜和视觉(1)科学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2
选择题
8
探究题
3
解答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1,2,3,4,5,6,7,8,9,10,11,12,13,14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94透镜及其分类
10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二、选择题
2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0.85透镜及其分类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40.9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50.9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7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8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0.6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3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探究题
60.6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90.6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140.6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四、解答题
12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