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17-08-14 27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可以( )
A.小于0.05mmB.等于0.05mmC.大于0.05mmD.任意值
2017-02-17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2. 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 )
A.平面镜B.凹透镜
C.凸透镜D.凹面镜
2017-02-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四个光路图中,哪个是错误的? ( )
A.
B.
C.
D.
2017-02-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4. 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
A.B.C.D.
选择题 | 较易(0.85)
5.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航空摄影。若航空摄影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为50毫米,则胶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毫米以外B.50毫米以内
C.略大于50毫米D.恰为50毫米
选择题 | 容易(0.94)
6. 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A.眼B.视网膜C.感受器D.大脑
2017-02-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7. 如图各类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对光起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__
2017-02-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填空题 | 适中(0.65)
8.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外时,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像会逐渐变大;当移过___________时,光屏上得不到实像。
2017-02-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填空题 | 较易(0.85)
9. 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下面的甲、乙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___________,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_____________(选填:“丙”或“丁”)。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0.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象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象B.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象C.光屏上找不到象D.凸透镜焦距未知,无法判断
2017-02-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11.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高老师是近视眼
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戒在视网膜前方
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
2017-02-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12. 有一架镜头焦距为35毫米的傻瓜照相机,不用任何调节就能对相距3.5米以外的物体拍出清晰的像,小明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像距总比物距小得多
B.因物距变化引起的像距变化非常小
C.成像原理是u>2ff<v<2f
D.因焦距不作调节,所以像距也没有变化
2017-02-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四、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13. 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填“缩小”、“等大”或“放大”)、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没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
(填“左”或“右”)移动。
2017-02-15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探究题 | 较易(0.85)
14. 小明同学要挑选一焦距小于6厘米的凸透镜,他用物理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以确定小明同学需要_____凸透镜。
凸透镜像的性质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正立放大虚像

2017-07-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探究题 | 适中(0.65)
15. 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1)实验时,应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试将可能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像的特点
(厘米)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虚像或实像
40
20
10

(3)如果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承接不到像,你猜想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
_________
2017-02-15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6.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2017-02-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_2.6 透镜和视觉科学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0
填空题
3
探究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0.85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30.85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4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0.94透镜及其分类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0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2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6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填空题
70.85透镜及其分类
80.6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0.85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三、探究题
130.6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14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50.6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