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科学综合库 > 物质的结构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构成物质的微粒
题型: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8287904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10千米。   

(1)地震发生后,搜救过程中,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角度分析,幸存者的某些物质能扩散到搜救犬附近是因为___________
(2)如图为地球表面部分板块示意图,据图分析,四川(标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其位于___________
(3)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 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1】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24-05-21更新 | 5次组卷
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
(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________g水溶解。
2022-08-26更新 | 75次组卷
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_
A.                   B.                  C.
2019-05-08更新 | 2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