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科学综合库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与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 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题型: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4 题号:22787338
上海脑科学研究团队曾培育出第一批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被敲除的猕猴,这些猕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昼夜节律紊乱。研究团队从中采集了一只BMAL1基因被敲除彻底、且睡眠紊乱症状最明显的猕猴体细胞,通过克隆技术,成功获得5只克隆猴,用以研究人节律紊乱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BMAL1基因被敲除的猕猴,均出现昼夜节律紊乱,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2)猕猴的BMAL1基因被敲除后,出现了睡眠紊乱症状,依此可以判断这种睡眠紊乱的症状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
(3)相对于第一批BMAL1被敲除的猕猴,从实验方案设计的角度看5只克隆猴更适合作为人类疾病研究的模型猴,其原因是______
【知识点】 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同学们对于试管婴儿并不陌生,但你了解“三亲婴儿”吗?婴儿的母亲部分线粒体带有严重的基因缺陷,医学专家通过如图所示的操作获得了线粒体基因正常的早期胚胎,然后将胚胎移入母亲的子宫内孕育,这个胚胎最终发育成了正常的婴儿。这样诞生的孩子会有一小部分基因来自捐献者,他获得了三个人的遗传物质,“三亲婴儿”可以弥补他母亲的基因缺陷。请思考以下问题:

(1)“三亲婴儿”培育方式和克隆技术在生殖方式上的区别在于______
(2)结合图示回答: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____
(3)“三亲婴儿”技术引发各种争议,下列观点属于不支持该技术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该技术能使孩子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
B.运用这种技术实施基因改造会带来伦理问题。
C.该技术开启了生殖医学的新时代,可以避免一些遗传病患者把生理缺陷遗传给孩子。
2024-06-04更新 | 21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图是吉林大学农学院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携带外源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表示________过程,经过b过程形成的胎儿在母体的________孕育成长,直至出生。
(2)雌牛B是黑色的、雄牛A是黄色的、奶牛C是黑白相间的,雌牛D是黄白相间的,奶牛E是黑色的,那么奶牛F的毛色一定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若控制赖氨酸合成的基因被成功转入并在奶牛F中得到表达,说明___________
(4)若控制赖氨酸合成的基因被成功转入并在奶牛F中得到表达,这种变异能不能遗传给后代?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的变异。
(5)谈谈转基因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
2021-04-26更新 | 202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去年,我国科研团队为了研究生物节律问题,将1只克隆猕猴的体细胞通过克隆技术,成功获得5只克隆猕猴。以下是克隆猕猴培育过程的简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丁猕猴的性状与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猕猴相似。
(2)小徐认为克隆猴是无性生殖,请你结合上述培自过程,写出支持小徐观点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早在2003年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就提出禁止克隆人的条例。以下属于反对克隆人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
A.克隆人让个体多器官移植成为可能
B.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D.克隆人是科学发展的产物,不能迁就于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E.克隆人是一项科学研究,有它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因此应允许科学家研究克隆人
2020-08-12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