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科学综合库 > 常见的物质 > 常见的化合物 > 盐的性质及用途
题型: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4 题号:9932272
某废液M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

(1)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M中一定没有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Ⅰ 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
Ⅱ 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Ⅲ 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Ⅳ 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
完成填空:
试剂X是_____(选填“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试剂Y是_____溶液。能确定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能确定M中含有氯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_____。(需写明现象对应的步骤编号)
2020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
2015-11-12更新 | 44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某碱式碳酸铜晶体【Cu2(OH)2CO3·2H2O】投一定量入水中,后往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1)请预测一开始滴入盐酸                          (填“是”、“否”)会产生气泡。
(2)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沉淀质量、气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
如图1:当加入60 mL盐酸时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若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100 g 8%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总质量为          
2016-11-26更新 | 113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据图回答:

(1)流程图I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为什么_______
(2)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流程II中发生的总反应_______
(3)如果不将氯化铵作为目标产品,即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出氯化铵,那么,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
(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_______
2020-05-01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