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二模历史与社会试题
浙江 九年级 二模 2021-03-25 1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我们的社会生活、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当代中国与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 “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秦岭横亘其中……再往北就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这段来自纪录片《航拍中国》中的解说词所描述的地域是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19-11-1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二模历史与社会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2.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3. 某电视剧拍摄组根据剧情布置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书房,下列细节布置正确的是(       
A.柜里放有一本小说《红楼梦》B.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对峙图》
C.另一面墙上挂着《元朝疆域图》D.书桌上放着一张“禁军”布防图
2019-11-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二模历史与社会试题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4. 宁波市某校九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大一统时期的历史进行研究,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            
A.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B.唐朝完善科举制
C.明朝设立驻藏大臣,管辖西藏D.元朝设立宣政院
2019-03-28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李关弟、实验中学等校)2019届九年级3月联考社会思品试题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5.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这里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11-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二模历史与社会试题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 | 较易(0.85)
6. 宁波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港口城市,与“水”结缘,因“水”而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鄞江镇的它山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唐朝至今一直发挥着阻咸、蓄淡、排涝的功能。2015年,它山堰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钱湖,一直是宁波饮水和灌溉的主要水源。王安石在任鄞县县令时疏浚东钱湖,从此,“虽大暑甚旱,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

材料二:2014年,包括浙东运河(现称杭甬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历史上,宁波作为大运河的南端,一直与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实际上承载着对外交往的厚重文化。

材料三:1984年宁波被列入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年吞吐量突破9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


(1)宁波能与“水”结缘,主要得益于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说说宁波能因“水”而兴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3)宁波舟山港和这些水利工程对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9-11-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二模历史与社会试题
非选择题 | 较难(0.4)
7. 在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思想影响着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统一后的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世纪后半期,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影响下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他们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扬自由、平等,这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的铺垫。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


(1)这位“新皇帝”是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一中的举措有什么影响?
(2)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列举法国大革命的重大成就两例。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以一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史实予以说明。
2019-11-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二模历史与社会试题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8. 研究历史,可以提高我们的理性思辨和评判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日关系大事年表(摘选)

1887年          日本参谋本部制定《清国征讨方略》

1894年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割占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1904-1905       年日本借日俄战争夺占南满、旅顺和辽东等地

1914年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1934年          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          日本发动华北事变,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937年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1972年          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2007年          第七次中日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

2008年          中日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性共识


(1)根据材料分析,从1894年到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2)有人认为,甲午战争的结果与两国近代化进程有关。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走上了近代化道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这样一种观点:近年来的钓鱼岛事件等表明日本迟早要对中国开战。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从历史或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2019-11-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考二模历史与社会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我们的社会生活、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当代中国与世界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单项选择题
5
非选择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我们的社会生活
2
世界历史
3
中国古代史
3,4,7
4
中国近现代史
5,7,8
5
当代中国与世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项选择题
10.65北方地区
20.65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30.65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40.85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50.4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二、非选择题
60.85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
70.4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维新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的狂飙
80.65旧体制与新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