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同步测试
浙江 八年级 单元测试 2021-03-25 1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人类生活的世界、世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1. “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甸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资本主义工业繁荣D.农业普遍使用机器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2. 据史料记载,嘉靖四十二年(1563)三四月间,浙江巡抚、都统率兵船配合朝廷大军会剿流窜到福建敌船70余艘,救回被掠百姓百余人,敌祸患稍息。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戛尔尼来华B.平定准噶尔叛乱
C.戚继光抗倭D.雅克萨之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3.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元、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019-10-08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第三初级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阶段测试试卷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4. 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货币( )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5.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符合因果联系的是
A.AB.BC.CD.D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时期是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推行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如建立东厂西厂、设军机处等。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7. 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采取了很多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措施的是(     
①改土归流 ②实行盟旗制 ③设立宣政院 ④确立金瓶掣签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统一度量衡B.汉朝建立刺史制度
C.唐朝减轻赋税劳役D.元朝设立宣政院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史实与推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推论
A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中国有了影响世界的天文学著作
B明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台湾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古代中国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A.AB.BC.CD.D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10. 下列属于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国家统一和发展的措施是
①明中期戚继光、俞大猷抗倭②清初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
③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④康熙亲征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11.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
A.设伊犁将军B.设宣政院C.设驻藏大臣D.改土归流
2021-01-2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同步测试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12. 明代后期嘉兴某镇已有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钱)而赢”,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品经济较为活跃B.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C.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明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朝实行改土归流,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它们的共同目的是(   )
A.防范蒙古族南下B.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抵御沙俄的入侵D.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管理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14. “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B.兴建承德避暑山庄C.签订《尼布楚条约》D.设置台湾府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15. 郁达夫为某历史人物的祠堂题写了“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结合以下人物的突出事迹,他赞扬的应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郑和D.岳飞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6. 下列作物引入中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 | 较难(0.4)
17. 把握信息,感受历史
(1)抓住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根据所给关键词的提示,填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关键词历史人物关键词历史人物
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明清思想家
③“铁血宰相”、德意志
②“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几何原本》
④“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思想家

明朝清朝前期
抗击外来侵略

a

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加强边疆治理新疆

(略)

特设机构(官职):b
西藏特设机构(官职):驻藏大臣
台湾特设机构(官职):c

(2)将上表a、b、c对应的内容补全

材料一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雍正帝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3)请根据上述二则材料,试从经济、外交角度概括清朝落后于英美的原因。
(4)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你认为还有哪些有效方法?试列举一项。
2021-01-2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同步测试
非选择题 | 较难(0.4)
18.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五常大米香四邻】



(1)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自然环境角度谈谈五常大米生产的有利条件。

【美洲食物惠中国】

16世纪以来,约近30种可食性美洲植物品种相继传入我国,尤其是其中的玉米、蕃薯、马择薯等品种的广布,其影响更是重大深远。……据龚胜生估计,清末两湖地区每年可约产玉米200万石左右,番薯540万石左右,合计增加粮食740多万石,按每人每年需粮4石计,约可养活185万人左右。


(2)大量美洲食物为什么在16世纪传入中国?根据材料指出这些食物的传人对中国的影响。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某班计划以“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该班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朱元璋《皇明祖训》


【对外交往篇】

材料二 我们是东海捧出来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盛世篇】

材料三 清初几代皇帝认真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执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百余年间,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号称盛世。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文学篇】

材料四 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摘自百度百科


(1)概括材料一中明太祖的措施,说说这项措施有什么影响。
(2)17世纪时,我国台湾被哪个国家所侵占?材料二中“郑氏”指的是谁?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描绘的“盛世”被称为什么?经过这几代皇帝的经营,清朝疆域非常辽阔,其中东南到达什么地方?
(4)材料四介绍的是清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1)图一、图二中的两人都获得“民族英雄”的赞誉。请分别为两图写出简短的解说词。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了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列举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清朝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清朝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清朝十二帝》在《百家讲坛》播出后,小强同学对这个朝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为自己的习作拟定的部分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5)“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的历史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人类生活的世界、世界历史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项选择题
16
非选择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人类生活的世界
3
世界历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项选择题
10.4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20.94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30.6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40.65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50.4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60.6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70.8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80.4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90.6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00.8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10.8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20.4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30.8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40.4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50.8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60.65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
170.4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
180.4农业与自然资源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190.6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200.65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