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中国古代政治状况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6 题号:16796722
从春秋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春秋形势图

图2战国形势图

(1)观察材料一中春秋和战国的形势图,指出图中诸侯国从数量上和疆域上发生的变化。
(2)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国进行了哪一改革并谈谈它的影响?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归周天子所有,这是分封制的基础。大量新开垦的土地属于个人私田,收入隐瞒不报。晋国推行“初税亩”即承认土地私有,一律按亩收税。

——整理自《公羊传》《春秋》《中国封建经济史》等


五尺童男子驱牛用铁犁耕地一天,相当于成年男子用耒耜耕作三天。

——摘编自《中国封建经济史》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从西周到春秋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大量私田被开垦的原因。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4)材料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并分析这一局面与材料一、二的关系?

材料四:晋公子重耳出亡到狄,受到狄人的礼遇并娶狄女为妻。齐桓公北伐山戎,把山戎的东葱和胡豆 (东葱和胡豆为山戎特产)引进中原……

——《文物春秋战国史》

材料五:挟诈而尽坑杀之,……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 国士兵和俘虏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5)有人说,春秋转向战国,是社会的进步也是道义的损失。你赞同吗?请根据材料一至五,多角度阐述你的观点。
【知识点】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困难 (0.15)
【推荐1】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根据材料,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2)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措施是什么。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以下分歧:

(3)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2018-08-17更新 | 4次组卷
非选择题 | 困难 (0.15)
【推荐2】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
(4)汉代时哪位儒生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什么主张为汉武帝接受?这一主张有何影响?
(5)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正确态度?
2018-08-17更新 | 8次组卷
非选择题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创县制,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结合上述历史事件,从土地政策及其影响两个角度说明“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的江南,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宋朝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朝廷也实仰东南之财赋。


(2)材料二中描述江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
2019-12-30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