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中国古代政治状况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17118877
民族交融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戊午,诏改长尺长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


(1)材料一中的高祖指的是谁?材料中涉及的改革内容有哪些?

材料二: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地,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人才济济,难以才传。”

——高中历史选修上《重大改革回眸》


(2)结合材料二,概括材料一所指改革的作用。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意义。
【知识点】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二   秦王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秦王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国将韩非送往秦国。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2024-01-20更新 | 5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_:“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原文大意:西汉刚刚建立之初,同姓王很少,西汉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汉书·诸侯王表》

(1)为彻底解决“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实现思想“大一统”、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他又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材料三丝绸之路路线图中的A、E两处分别是什么地方。

材料三: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谁?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四:习近平表示,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皿的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摘自新华网2013年9月《习近平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4)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2019-01-08更新 | 0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6·山东滨州·26)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2)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材料二中孝文帝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这次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3)根据所学回答,“贞观新政”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三省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是哪一机构?“贞观新政”促使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改革和创新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2018-08-17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