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期末复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
全国 六年级 期末 2024-03-27 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 前段时间,某校同学之间流行玩军事通讯游戏。“司令员”在茶杯里加入面粉和水,调匀后用棉花棒蘸着它在信纸上写上一些神秘信息。当纸晾干后,字就消失看不见了。不过“前沿阵地指挥官”可以借助一些“神奇药水”让信封上显现出蓝色的文字消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觉得这个“神奇药水”可能是(       )。
(2)根据现象,你认为这属于(       )变化。
(3)如果面粉用完了,你觉得可以用什么代替,为什么?
2022-09-22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综合题 | 较易(0.85)

宇宙世界的研究。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历时六个月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

新中国成立后,对太空的探索,成了一代代太空人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99

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向太空,并于第2天准确着陆。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轰然起飞,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38岁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两年后的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成为现实……

长征、神舟、天问……就像这些中国特色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在太空,谁也无法预测中国人的脚步将走多远,太空探索无止境,伟大梦想不止步。

2.有人说,中国天文学家是最富有诗意的,许多航天技术项目的命名与神话故事息息相关。如探月工程叫“嫦娥”(取“嫦娥奔月”的典故),火星车叫“祝融号”(祝融又称为火神),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      ),载人空间站叫(      )(从下列选项选填:北斗系统、天宫工程、夸父计划)。
3.下列包含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4.地球是太阳系大家庭中的一颗行星。关于太阳系,我们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质量很小,是一颗发光发热的行星
B.太阳在宇宙中静止不动
C.太阳在不断发生变化
5.下表是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万千米)

赤道直径(千米)

水星

5800

4880

金星

10800

1210

地球

15000

1275

火星

22800

6792

木星

77800

142800

土星

142700

120000

天王星

287000

51200

海王星

449600

48600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体积最大的是(      )

②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并将纸条粘连成一条长纸条,每个折痕标记数据。如果以金星距离作为单位“1”,标记在第1格,那地球应该标记在约第(      )格,海王星标记在约第(      )格。

6.我们在制作八颗行星位置模型的过程中发现,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       )。
A.地球和火星
B.天王星和海王星
C.火星和木星
7.下图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简图,有人说,这幅图是不科学的,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这幅图不科学的原因:(      )

8.当我们收集到的有关宇宙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应该(       )。
A.自己做模拟实验,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准
B.以书本内容为准,书本是专家编写的,更可靠
C.综合多种方法,寻找更多证据,学会用证据和事实说话

二、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实验题 | 较难(0.4)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出发奔赴太空。某同学用小苏打和白醋也做了一个迷你“火箭”,用到了以下材料:350毫升矿泉水瓶一个,100毫升白醋若干份,小苏打若干,橡胶塞一个等,制作

方法如下所示:

9.当瓶子倒立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10.实验中,让瓶口橡皮塞弹开的动力来自(       )。
A.白醋B.小苏打C.新生成的气体
11.该同学继续探究火箭发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下表是其中一组实验数据。

这组实验设计研究的问题是(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有(      )等。

12.分析以上数据,该同学得出结论:(      )
13.假如在100毫升的白醋中加更多的小苏打,你觉得火箭发射的高度会无限的变化吗?

先猜测:(      )。理由是:(      )

2024-03-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复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

三、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华华和爸爸妈妈一起前往大鹏暗夜社区观星。
材料一:观星前需要几个必备条件。①天气晴朗,天空没有云的过多遮挡;②在视野开阔的地方观星;③要避开光污染,比如城市灯光、地面反光等;④对初学者而言,一份旋转星图、一个指南针及手电筒是最基本的工具。
材料二:星空公园是观星旅游的专门场所。观星旅游是以天空星体为观察、欣赏对象的新兴旅游业态,具有广阔的前景。2021年8月31日,深圳颁行《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在国内首次设立“暗夜保护区”。依托大鹏西涌的深圳市天文台,建设大鹏“星空公园”,以星空保护指引暗夜经济发展新路,有可能实现仰望星空、“举手若能摘”的初心和梦想。

14.华华推断,当天晚上______发生月食(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5.华华在夜空中找到了七颗亮星,如图所示,它是___________;借助这七颗亮星我们可以找到位于______星座的北极星。
16.请你画出日食这种天文现象发生的示意图,并以文字说明。(要求:必须画出标有日、地、月名称的三者位置和大小关系的示意图。)
2022-09-24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四、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实验题 | 适中(0.65)
17. 妈妈叫奇奇一起收拾厨房,奇奇发现很多调料的标签都模糊不清了。妈妈告诉奇奇,这里面有食盐、白糖、小苏打、淀粉、食用油、饮用水、白醋。为了弄清这些材料分别是什么,奇奇做了以下实验。

表1

材料

A

B

C

D

E

F

G

特点

白色颗粒

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

白色颗粒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黄色液

(1)奇奇闻到材料E有一股酸味,由此可以判断E为________
(2)取少量的材料E分别滴在少量的材料A、B、C、D上,发现只有材料B会产生大量气体,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3)再次取材料E和材料B进行混合,奇奇将收集到的气体沿着杯壁倒入一个装有两根高低不同、粗细相同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奇奇发现矮的蜡烛先熄灭。说明这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奇奇还找来碘酒,滴在少量的材料C和材料上。根据现象奇奇判断材料C是淀粉,这个现象是____________。这个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5)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科学课堂学习,奇奇发现伴随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
2022-10-0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五、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8. 物质的变化研究
(1)烧红烧肉时,先放几勺白糖在锅里加热,白糖由固体变成液体(属于(      )变化),然后用锅铲搅拌,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成棕黄色(属于(      )变化),这时把备好的肉放入锅里翻炒,适时加入调料,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就完成了。如果不及时盛出,时间久了会烧焦(属于(      )变化)。
(2)铁锅洗后平放在灶台上,第二天锅里出现一层红褐色物质,如果铁锅倒扣在灶台上就不会出现红褐色物质,由此判断该红褐色物质是(      ),说明该物质的产生和(      )有关。要防止铁制品发生此类现象,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
(      )
(3)拓展课上,老师拿来六种材料:粉末1和粉末2为白色,液体1和液体2为无色透明,液体3和液体4为黄色,让同学们进行混合实验,记录如下:

液体1

液体2

液体3

液体4

粉末1

出现气泡

无变化

混合部分黄色

混合部分黄色

粉末2

无变化

无变化

混合部分黄色

混合部分蓝色

实验后,老师告诉大家这六种物质是小苏打、面粉、清水、碘酒、酱油、白醋。请你将它们对号入座:液体1是(      ),液体2是(      ),液体3是(      ),液体4是(      ),粉末1是(      ),粉末2是(      )
综合题 | 较难(0.4)
19. 厨房里的科学
小明在学习完“物质的变化”单元之后,对厨房里的物质很感兴趣,开始-系列研究。
(1)厨房里有:①馒头②鸡蛋③玉米④土豆⑤洋葱⑥红薯,小明各取它们的一小部分,分别滴上一滴稀释的碘酒,发现(      )会变成蓝色。(填序号)
(2)小明妈妈在制作冰糖葫芦,将冰糖放人锅中,开中小火慢慢加热,小明观察到冰糖从固体变成液体,属于(      )变化;由于温度过高,锅里的冰糖的颜色由白色变成黑色,这个过程属于(      )变化。
(3)厨房里有ABCD四个碗,分别装有小苏打、面粉、水和白醋,请你帮小明想办法来鉴别它们。
步骤一: A和B都是无色透明液体,小明扇闻后发现A有刺鼻的气味,B没有气味,他推断A是(      ),B是(      )
步骤二:将A液体分别加入C和D物质中,发现C没有明显现象产生,D产生大量气泡,他推断C是(      ),D是(      )
(4)小明妈妈想让铁锅、菜刀不生锈,可以每次用完后刷一层油,因为铁生锈是(      )(      )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属于(      )变化,它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六、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实验题 | 困难(0.15)

20.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间,小科走进厨房,看见厨房里有米饭、白糖、食用油、白醋、小苏打、面粉、马铃薯、饭勺、杯子、鸡蛋等物品,他就利用这些材料一边学做美食一边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探究 (1)小科将米饭放入嘴里咀嚼了一段时间,嘴里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      )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属于(      )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小科不小心将鸡蛋壳掉进了白醋里,发现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呢?”他询问爸爸。爸爸提供了下表资料,小科对照资料后对爸爸说:我认为肯定不是二氧化氮和氯气。你认为小科推测的理由是(      )

气体名称

特点

二氧化氮

比空气重,棕红色,有刺激性气味,支持燃烧

氧气

比空气重,无色,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无色,无毒性,不支持燃烧

氙xian气

比空气重,无色,不助燃,不可燃

氯气

比空气重,黄绿色,强烈刺激性气体,支持燃烧

氮气

比空气略轻,无色,常用作保护气体,不支持燃烧

氢气

气体中最轻,无色,可燃性,易爆性

小科和爸爸一起继续进行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他把点燃的木条伸进杯子中,看到的是木条立即熄灭。

探究二:他把气体倒入简易天平的B端,发现B端下沉。(见上图)

①根据探究一,小科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      )(      )

②根据探究二,小科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      ),理由是(      )

③实验后,小明认为该气体肯定是二氧化碳了,爸爸还说不一定,他的理由是(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