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热学 > 温度与物态变化 > 熔化和凝固 > 熔化与凝固现象 >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现象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0 题号:10966662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青藏铁路,世界级的超级工程,为西藏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最难克服的是高原冻土难题,为了避免因融沉和冻胀等现象对路基造成损害,就必须依靠材料或结构增大热阻,减少传入地基多年冻土的热量,冷却地基冻土层,保持冻土地基的稳定,从而保证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在冻土区全线设计和施工中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一是热桩路基结构。热桩是一根密封的管子,其下端为蒸发器,里面注有液态氨等物质,上端为冷凝器,中间为绝热段。当热桩下端吸收热量后,液态氮等物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然后上升至冷凝器,热量通过冷凝器发散,氮等物质再由气态液化为液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热被下端,如此循环往复降低周围冻土温度,提高冻土热稳定性: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二是铺设通风管路堤。通风管路堤是在堤身横向铺设通风管,通风管可以凭借空气流动使堤身散热,特别是冬季冷空气在通风管内流动,能有效地降低基底的地温,增加基底的冷储量,保护基底多年冻土。保证路基稳定。
中国铁路人凭借着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青藏铁路获得的大量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使中国在高原冻土区的铁路修建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文中描述的“融沉”现象指的是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堤身铺设通风管,能有效降低基底地温,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内能;
(3)根据热桩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桩散热的工作季节______(冬季/夏季),简述判断依据______
2020·湖南长沙·三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短文《过冷水》,回答问题。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______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______
(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的过冷水,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4)材料中提到的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请根据过冷水的定义,说出过热水是指______
(5)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池塘里的水在以下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做些什么就可以使湖水冻结成冰______?(写出一条方案即可)。
2023-12-31更新 | 38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请阅读《编钟》并回答问题。

编钟

编钟是中国古代一种青铜打击乐器,规模庞大,制作复杂,科技含量高,被称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
编钟在铸造时,将青铜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的钟体。铸造时不仅考虑钟的美观,还要考虑它的声学特点。铸造时在铜中要加入适量的锡和铅,各种金属成分微妙的比例变化,对编钟的声学性能、机械性能有重大影响。青铜中加锡,能提高青铜的硬度。但含量过高,青铜就会变脆,不耐敲击。青铜中加铅,可降低熔点,增加青铜熔铸时的流动性。还可以减弱因加锡导致的脆性,使所铸的钟耐敲击,如果含铅量过高,钟的音色又会干涩无韵。
编钟体现了古代工匠对于音乐艺术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也证明了古代中国在铜器制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铸造编钟钟体过程中,青铜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成型的钟体,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
(2)铸造编钟的过程中加入适量锡和铅,可以提升编钟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机械性能;
(3)现有某一编钟钟体的1∶1仿制品一件,经测量该仿制品的质量为0.3kg,密度为1.1×103kg/m3,编钟的质量为2.4kg,此编钟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2024-04-27更新 | 163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瞿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意味着3名航天员的6个月太空生活迎来了良好的开端。
(1)以大地为参照物,上升的火箭是 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表层固态的特殊物质在高温下会 __________,或直接进行 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不至升得太高,保护了火箭;(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上用手机给地球拍照,手机上的镜头是一个 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成 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进行出舱活动时,外界听不见航天员活动的声音,是因为 _____
2022-02-06更新 | 4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