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运动和力 > 力的概念及性质 > 力作用的相互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11116983
Colinfurze是英国一名普通水管工,没上过大学,16岁起成为学徒帮人家修水管,从小对手工制作特感兴趣。最新发明,HoVerbike——悬浮自行车,如图。造型很奇怪?那就对了,因为它能飞!起!来!自行车上装有电动机,前后各有一个类似风扇的装置,当“风扇”转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自行车就可以飞起来。并且依靠身体前倾、后仰、左斜、右偏等动作,就能控制前进方向,还能在空中悬停。车上还装有一个较宽的座位,可以让人坐的很舒服,不过下车的时候得小心一点,因为没有刹车,不容易“停车”。


请根据题中描述,写出一条与物理有关的信息,并说出涉及的物理知识;
示例:物理信息:当火箭筒向后喷气时,卡丁车能快速向前;
物理知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
【知识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华和小丽在观摩自行车比赛时,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1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
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
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 ___________(选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由此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赛道的半径有关。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1.90

1.78

1.66

小华和老师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他们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让同一小钢球分别从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2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表:实验中让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的目的是使到达最低点的速度 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骑行的速度越大,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的力越 ___________
(3)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受 ___________力(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4)若要验证猜想二,应当让同一小球分别从 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半径的半圆轨道释放,
且距离传感器高度相同,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若压力传感器的最大示数不同,这说明猜想二是 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2023-06-03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2021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请问:

(1)与地球上相比,航天员在太空的质量__________,受到的重力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灰色的橡胶颗粒,为了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3)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是利用物体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能够正常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多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用天平测质量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D.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2024-03-22更新 | 18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燃油无人机

如图为某款使用燃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无人机,具有载荷能力大、续航时长等特点。该无人机外壳初期设计是用钢制作的,后来用研制出的极轻新型复合材料制作,外壳质量减少了590kg,提高了载荷量。下表为该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升阻比是指飞机受空气的升力与阻力的比值。飞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飞行速度的平方均成正比。(ρ=7.9×103kg/m3g=10N/kg)

升阻比

15~20

最大载荷量/t

1

最大迎风面积/m2

10

机身外壳质量/kg

200

最大载油量/L

375

机身质量(含外壳)/t

1.1

(1)该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机翼下方的气流速度;无人机向后喷气却向前飞行,说明__________
(2)燃油密度为0.8×103kg/m3,该无人机一次最多可加燃油______kg;无人机外壳使用复合材料制作后,无人机的载荷量提高了______t,该复合材料的密度是______kg/m3
(3)若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和受到的空气升力不变,增加迎风面积,则该无人机的升阻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该款无人机以50m/s的速度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1×103N;迎风面积不变,改变升力,当该无人机以60m/s的速度在空中飞行时,升阻比达到最大,此时受到空气的升力为______N。
2024-05-28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