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质量和密度 > 质量及其测量 > 质量 > 质量的概念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9 题号:12652611
小东同学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N/kg)
物体A0.10.989.8
物体B0.21.969.8
物体C0.32.94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赤道高明北京莫斯科北极
g值大小9.7809.7889.8019.8169.832
地理纬度
猜想:g值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越高,g值越___________
(4)月球表面的g值只有地球表面的,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小东在地球上的质量为60kg,在月球上只有10kg
B.一块石头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C.一堆货物,在地球上重为6000N,在月球上重为1000N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5)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用橡皮泥做探究“一个物体的形状改变时,物体的质量是否变化”的实验时,有同学说:我家有积木,它们都是木头的、形状各不相同,把积木带来行吗?老师没有回答,而是给同学们留下了下面一些问题;
(1)如果物体仅仅作形状的改变时,它的质量会变化吗?请你作出一个猜想性的回答:_____;你作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形状不同的积木来做这个实验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
(3)用橡皮泥来做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
2018-06-03更新 | 114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小明和小华想探究跳伞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猜想二: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降落伞的总质量有关;猜想三: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猜想四: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降落伞伞面的材料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他们利用卷尺、秒表、细绳、纺织布、剪刀、小塑料袋、细沙等器材,进行模拟降落伞的探究实验,将纺织布裁剪成0.5m2、1m2、1.5m2的圆形、1m2的正方形、1m2的三角形形状(如图1),每个边角系上一根细绳,所有细绳另一端系上一个小塑料袋,在小塑料袋中装一定量的沙子,控制降落伞(如图2)总质量分别为40g、60g和80g。
【收集数据】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下落高度/m伞的面积/m2伞和沙子的总质量/g伞的形状下落时间/s
130.540圆形3.67
23140圆形5.82
331.540圆形7.91
43140正方形5.81
53160正方形4.26
63180正方形2.95
73140三角形5.80
【分析与论证】(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降的快慢;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_,降落伞下降得越慢;分析数据可知: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降落伞的形状_______(有关/无关);
(3)探究结束后,两人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时,其他同学指出二人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验证所有猜想,请指出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华联想到在军事活动中,伞兵跳伞时下落一段时间后才打开降落伞,其目的可能是_________
2023-07-18更新 | 97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用图甲所示装置对300g冰进行加热,观察物质状态并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将冰块放在试管中再放入烧杯的水中,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冰块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特点______
(3)图乙中的B点,物质处于______态;当物质到达C点后继续工作,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理由______
(4)从A点到B点,冰吸收了______J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c=2.1×103J/(kg•℃)]。
2021-11-01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