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做功与机械能 >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 物体运动过程中各种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7 题号:1652028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21年4月29日,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它使用的是冷藏液氢、液氧低温燃料。火箭总长53.7米,起飞质量837.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运载火箭将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后,末级火箭与核心舱分离,末级火箭再入大气层,与大气剧烈摩擦使火箭绝大部分烧蚀销毁。
天和核心舱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钾太阳能电池翼,它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50%以上,而传统的晶硅电池只有20%左右。天和号核心舱目前翼展长是13m,未来将发射升空的“问天”号和“梦天”号两个实验舱的太阳翼单侧翼展将达到30m,到那时,“天宫”号空间站的供电能力将达到100kW。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天和核心舱。三个月后的9月17日,三人成功返回地面。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1)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这个能量是由燃料的________能先转化为内能,再转化而来的。
(2)天和核心舱沿椭圆轨道从近地点到远地点的过程中,它的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3)“点火”发射时,使“长五”火箭起飞需要的最小推力大小为________N。(取g为10N/kg)
(4)建成后的“天宫”号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接收太阳能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_kW。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研究发现,当只有重力做功的时候,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在物理学中把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材料二:进一步研究发现,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具体关系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相对高度的关系为:
(1)小球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小球B在阻力很大的液体中匀速下落,它们都由高度为处下落到高度为处,在这两种情况下,小球__(选填“A”或“B”)的机械能守恒。
(2)一个物体从高为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__
(3)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单摆,如图,若摆长为,将小球拉至距离原竖直方向,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小球运动到最低处时的速度v=__
2021-10-24更新 | 121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


近年来,AI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正在高速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渗透。连日来热度不减的ChatGPT引发社会关注,其背后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更是成了人们热议的“高频词”,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助力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应用一:图甲是国内某品牌首款AI智能音箱,它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应用二:北京冬奥会引入的“AI评分系统”,能逐帧抓取运动员从起跳到落地之间的空中姿态,将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在最短时间内真切地呈现给观众,为裁判评分提供可视依据。如图乙所示,某次比赛系统呈现运动员上升(ab)及下落(bc)瞬间,由此可判断运动员在______(选填“ab”或“bc”)段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应用三:图丙是某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象如图丁所示;“智能玻璃”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智能玻璃还具备调温功能,有效防止玻璃起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1)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
(2)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此时应将智能玻璃温度调______
(3)当车外光照度为125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______%。
2023-05-08更新 | 150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舟十三号返航》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搭载我国三名航天员成功返回地面,刷2新了我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记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第一步:分离撒离。航天员从空间站撤离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内,进行返回前的准备工作。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下,操作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实施分离。
第二步:制动离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前段是轨道舱,中段是返回舱,后段是推进舱。在降低轨道前,轨道舱和返回舱首先行分离,随后推进舱的发动机点火制动,使返回舱和推进舱组合体减速,飞船高度逐渐下降脱离原轨道。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完成推进舱分离,返回舱进入返回轨道。
第三步:再入大气层。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约100km高度时,开始进入大气层,这也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随着大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其外部温度高达上干摄氏度,就像一个火球。与此同时,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可以屏蔽通讯信号的等离子气体层,它会使返回舱在一定高度区域内与地面控制人员通讯中断,这个区域被称为“黑障区”。
第四步:安全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在距地面约10km高度时,依次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降到约9m/s。在距地面约1m时,返回舱启动反推发动机,使其速度降到约2m/s,最终确保航天员安全着陆。
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至今我国实施载人飞行任务已经有19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人1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不断地跨越,每一次的跨越都凝聚着航天人飞天逐梦的勇敢和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组合体分离前,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___________的(选填 “运动”或“静止”);
(2)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升温,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3)返回舱进入“黑障区”时,会与地面通讯中断,是因为___________
(4)着陆时,通过___________等方法,使返回舱能够减速;
(5)返回舱在减速返回的过程中,机械能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023-09-04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