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热学 > 温度与物态变化 > 熔化和凝固 > 熔化与凝固现象 > 熔化与凝固的吸放热及应用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3 题号:17389610
请阅读《再探苍穹》并回答问题

再探苍穹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至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再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再次进行了太空授课。如图所示,此次太空授课中,晶莹的热“冰球”实验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饱和乙酸钠溶液被王亚平从储存袋里挤出,形成球体悬浮在空间站中,她手中的毛杆一碰小球,球体随即开始结晶,变成了一个“冰球”的样子。王亚平拿手碰了碰小球,告诉大家,其实它是热的。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发射时,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的;582秒后,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2)天空课堂中,小“冰球”的形成是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此物理过程伴随着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
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总长约为120km的管道内输入的是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直接升华吸热成为二氧化碳气体,使混凝土冰板层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水冻成厚度为几毫米的冰面,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工序,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同时,制冷过程中排出的余热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冷热综合利用能效非常高。
(1)材料中有一处物理信息错误,改正后为 ___________
(2)洒水作业使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 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请从文中找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一个绿色环保、节能型场馆的理由: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23-11-16更新 | 27次组卷
【推荐2】阅读短文《过冷水》,回答问题。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___________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___________。材料中提到的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请根据过冷水的定义,说出过热水是指___________
(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发生时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4)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池塘里的水在0℃以下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做些什么就可以使湖水冻结成冰?___________(写出两条方案)。
2023-11-08更新 | 45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分4号”卫星


我国发射的“高分4号”卫星,在远离大气层的圆形轨道绕地球赤道运行,轨道高度(距地面高)3.6万千米。“高分4号”配置可见光和红外线相机,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是地球的同步卫星,所以能够对地面上的移动目标长期“凝视”,获取动态变化过程数据,使我国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能力。
(1)发射卫星的火箭使用的液态燃料,与家用液化气相似,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火箭外表涂一层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在高温下会____________(写物态变化),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保护了火箭;
(2)“高分4号”卫星夜间照相时,利用的是______(选填“红外线”或“可见光”)成像技术;
(3)“高分4号”卫星传递信息到地面,传播的速度近似于光的传播速度,光速可以近似取为______m/s,卫星传递信息到地面的时间约为______;卫星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地面发出的超声波信息。
2022-02-22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