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声学 > 声现象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传播 >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17629920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______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______(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______,这个声音都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能传播声音。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球探索新旅程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负责“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2020年12月1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探测器在逐渐接近月表时开启障碍自动检测,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从距离月面15km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km/s逐步下降并平稳着陆在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
自动采样是嫦娥五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温度的变化完全由阳光直接决定。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50℃,而夜晚会降至﹣180℃,昼夜温差高达330℃。即使在白天,照亮区域与阴影区域的温差同样高达300℃。探测器经受住超过100℃的月面高温考验,克服了多方面的条件约束,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1)若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00m悬停处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需经过______s着陆在月球表面;
(2)嫦娥五号上的障碍物探测器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
(3)嫦娥五号的零件应使用热胀冷缩较______(选填“明显”或“微弱”)的材料制作,零件之间应______(选填“留有缝隙”或“紧密结合”)。

2022-08-01更新 | 136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第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一一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担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甲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乙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丙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丁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波长和波速。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戊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重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其单位为秒。显然,。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1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_____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_____(本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语音识别验证用户身份                                     D.超声波加湿器
(3)一列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频率不变,波长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2020-01-04更新 | 190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有关雪的形成和声音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善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气;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每年超强寒流来袭,我国很多地区迎来大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雪花看起来轻飘飘,但是雪花落水真的会发出声波。
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稤鱼异常烦躁。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著名的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通过实验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而是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科学家们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在一个风雪的夜晚,科学家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1)形成雪晶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出现“雨夹雪”现象的原因是有部分雪花在下降落时发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__
A.云层水气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__(选填“低”或“高”)。
(4)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但对于鲸鱼来讲__________噪声(选填“是”或“不是”)。
(5)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__________;雪花落水产生的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
2024-01-01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