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质量和密度 > 质量及其测量 > 质量 > 质量的概念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89 题号:1795805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空间站——天宫

中国空间站——天宫,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整体结构如图所示;天宫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约330km,每天绕地球转16圈左右;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员成功入驻“天和”核心舱!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完成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后,工程将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预计在2022年两个实验舱陆续发射,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人的空间站时代!



(1)火箭中用做助燃剂的氧,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的,它是通过______和压缩体积两种方式使气体液化的;
(2)空间站在漆黑的太空中,能利用机械臂顶部的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摄像机对舱外环境进行监视和拍摄;
(3)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后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因为______
(4)进入太空后,宇航员携带的陀螺在飞船内会“飘”起来,与在地球相比,陀螺的质量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0km,则空间站绕行地球的速度约为______。(π取3.14,结果保留为整数)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天宫课堂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并直播,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行授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在约45分钟的授课时间内,航天员相互配合,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这些实验现象跟在地面上的实验现象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使无数中学生感受到了太空环境下科学实验的魅力。
王亚平在太空舱中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冰墩墩”沿水平方向抛出,“冰墩墩”并没有像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一样落回地面,而是做近乎完美的匀速直线运动。科学计算表明,在太空舱中的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大约是在地面附近的88. 5%,如果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恰好能使物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在太空舱中的物体就好像重力完全消失了一样,物体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是由于地球并非是个完美的球体且密度分布不均匀,并且太空舱在运动中受高空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得太空舱的运动轨道不是完美的圆形且速度大小会有波动,因此太空舱中的物体也并非处于严格的“完全失重”状态。
(1)王亚平在太空舱中时,相比起在地球,她的质量______,重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冰墩墩”在太空舱中被抛出后做近似匀速直线运动,主要原因是(      )
A. “冰墩墩”受到跟运动方向相同的推力作用
B. 地球对“冰墩墩”没有吸引力
C. 地球对“冰墩墩”的吸引力很小
D. 地球对“冰墩墩”的吸引力绝大部分使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3)地面课堂的同学也同步尝试完成水油分离实验。将瓶子里的水和油摇晃均匀后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水和油会逐渐分离,因为油的密度比水______所以会处于______层。(选填“上”、“中”或“下”)。而在空间站里,不会出现水和油分离的现象,这是因为油在水中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浮力作用;
(4)航天员长时间驻留在太空舱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身体健康,防止身体各部分机能退化。下列可以在太空舱内进行的体育活动有(      )
A. 跳绳        B. 拉弹力带        C. 打篮球        D. 举重
(5)“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叶光富在太空中表演转身,却怎么也转不过去,此时叶光富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2023-07-02更新 | 183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冻豆腐



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美食,是北方人的发明。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水在0℃—4℃之间却具有反膨胀特性---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1.00g/cm3),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温度再降低,冰的体积几乎不再变化。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等到冰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海绵状孔洞(如图所示)。此时的豆腐孔隙多、弹性好、吃上去的口感很有层次。放在浓汤里煮过的冻豆腐是非常好吃的,因为冻豆腐里的海绵状组织能充分吸收汤汁的美味。豆腐经过冷冻,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能破坏人体的脂肪,如能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脂肪排泄,使体内积蓄的脂肪不断减少,达到减肥的目的。冻豆腐具有孔隙多、营养丰富、热量少等特点,不会造成明显的饥饿感。
(1)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 __________ 形成的。
(2)从新鲜豆腐到冻豆腐,质量 ____ ,密度 ______ (变大/变小/不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A.经常吃冻豆腐有利于减肥
B.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
C.罐装的饮料(可看作为水)在4℃时存放最不安全,没有胀破的危险
D.冻豆腐里的海绵状组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4)将豆腐切成方块后放入冰箱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下列豆腐的形状正确的是 _____

(5)10℃的水在降温至-10℃的过程中,它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_______
2017-05-13更新 | 1310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较难 (0.4)
【推荐3】物体的质量真的会不变吗?
在现有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肯定地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物体的质量是常数.这个认识并没有错,但这是对静止的物体的质量而言.如果对运动的物体而氧物体的质量是否还是始终不变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他的理论是: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质量与静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其中c为光速),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静质量m0=1kg的物体,当它以v1=300m/s和v2=15×104km/s运动时,其动质量分别为:m1=1.000 000 000 0005kg m2=1.15kg,由此可知,物体的动质量比静质量大,且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动质量越大.从m1值可看出,在低速(相对光速而言)范围内,物体的动质量与静质量相关甚微,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低速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是常数.但在微观世界里,由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都很小,而其运动速度又很容易接近光速,这时它们的质量随速度的改变就不可忽视,关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知识时,就会进一步深入理解.
请根据刚才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_____,而_____会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物体两种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的规律是:,其中m是指_____,m0是指_____,在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由于v_____c,故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不变,是常数.
(3)设m0=100kg,当它以2.4×108m/s的速度运动时,求其动质量,并分析结果,你可得到一个什么结论___
2019-01-10更新 | 6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