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电磁学 > 信息的传递 > 电磁波的海洋 > 电磁波的应用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20276555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客机C919如图所示,C919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则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其部分机身采用树脂级碳纤维,质量小寿命长;舱内覆有一层高孔率“超细航空级玻璃棉”,能很好地保温与吸收噪音;客舱采用的LED灯在照度和配色方面更加符合人的视觉要求;飞机在气压只有、气温为的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内先进的“呼吸系统”将机外的冷空气不断压缩送入舱内,使舱内气温达以上,同时系统传感器自动控制机内空调,使舱内气压和温度达到舒适值。除此之外,该机的机翼具有较大的翼载,翼载指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与机翼面积的比值;下表是该飞机的部分技术参数。请你解答:
最大起飞质量客舱内气压
巡航速度1080km/h发动机巡航推力
(1)“超细航空级玻璃棉”的优点之一是______;LED灯在______和配色方面更加符合人的视觉要求;
(2)“呼吸系统”使送入舱内的空气温度达到以上的工作过程与热机的______冲程原理相似;为确保机舱内的温度维持体感舒适值,机内同时需要安装______空调(选填“加热”或“制冷”);
(3)飞机飞行时通过______波与地面联系,若飞机的翼载是500kg/m2,则机翼的面积为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磁波


电磁波不依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其实太阳光就是电磁波。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电磁波在一个周期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周期的倒数,即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叫频率。电磁波由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七个波段。按照频率(波长)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人眼能看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其波长的范围是3.8×10-7m~7.8×10-7m。

用频率和波长表征电磁波,波谱中频率和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功能和用途不同。主要应用有:无线电波用于通信;微波用于微波炉、卫星通信等;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红外制导等;可见光用来观察物体;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测量距离,工程上的探伤等;X射线用于CT照相;γ射线用于医疗。
请回答: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m/s;可见光中的最长的波长为_____nm;空调的遥控器使用的是_____
2020-03-17更新 | 144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高压电线下打手机安全吗


       有这样一则消息,青岛某建筑工人在大约3m高的平房顶上做防水工程时,准备接手机电话,手机发生爆炸导致烧伤,其烧伤面积达到了70%.对于事发原因,有工友认为是施工的上方有高压线造成的.对此,人们进行了猜测.
       猜测1:可能是拿着手机的时候,靠高压线太近,导致触电引起手机爆炸.
       猜测2:可能是手机的电磁波,将人头顶的空气电离,给高压电建了个“绿色通道”,导致触电.
     阅读完下面的资料,你就能判断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了.
       ①目前高压线缆在城市中大量以“遁地”形式出现,这种线缆是带有绝缘层的.但还有一种架空高压线,使用的是裸露的导线,而直接将空气作为绝缘介质.对于这种架空高压线,发生的很多事故都是由于直接触摸或误闯非绝缘区造成的,因此与高压线路保持安全距离是保命的诀窍.为保证线路和人身安全,我国对高压线缆的架设有详尽的规定,并将高压线缆周围一定距离设置为安全区域.下表是我国《110kV-500kV高压架空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对国内高压线与人或物的安全距离做出的限值要求,前面所述事故现场的高压线是按照国家规定架设的.

        ②手机在使用的时候会向外发送无线电波.手机信号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1GHz、2GHz左右.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像我们常说的紫外线可以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它的频率在几十万到几千万GHz.相比之下,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太低了,在电离空气方面,它的能力太弱了.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紫外线相比,手机信号使用的无线电波的电离作用较______(选填“强”或“弱”).
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猜测1正确                                B.猜测2正确
C.猜测1和2都正确                      D.猜测1和2都不正确
(2) 在生活中为尽量避免手机爆炸,你认为应怎样做更安全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18-01-24更新 | 104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神舟十三载誉而归


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阔别地球半年之久的神舟十三号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返回地球。
神舟十三号返回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制动减速:飞船与空间站分离,进行一系列调姿后, 轨道舱分离,推进舱发动机制动减速,使返回舱与推进舱组合体进入到返回地球的过渡段轨道。大气层外自由滑行:推进舱发动机关闭, 返推组合体自由滑行降低高度;之后返推分离,推进舱进入到大气层中烧毁,返回舱准备再入大气层。再入大气层:返回舱调整成遁底朝下的姿态,进入大气层。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剧烈摩擦,舱外部迅速升温, 其温度最高可达上千摄氏度。此过程中返回舱内部形成电磁屏蔽, 进入黑障区,地面与飞船之间的通信全部中断,飞船只能自主飞行。回收着陆:在离地10公里处时,返回舱先后经历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的减速过程。离地5.5公里时,返回舱抛弃防热大底,露出反推发动机。离地1米时,反推发动机点火, 让返回舱以大约2米每秒的速度进行软着陆。至此,返回舱平稳落地。

(1)飞船进入黑障区,地面与飞船之间的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通信信号全部中断,飞船只能自主飞行;
(2)回收着陆阶段,返回舱在减速伞的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说明此过程返回舱受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3)为了合理减速,返回舱在回收着陆阶段先后打开多个降落伞,其中最先打开的叫________伞;
(4)距离地面大约 1m时,位于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点火,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喷射高压气体,使返回舱迅速减速实现软着陆。
2023-10-05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