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质量和密度 > 密度 > 密度公式的应用 > 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2173699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制作豆浆


在家务劳动中,小明和妈妈一起制作了豆浆。妈妈将一些黄豆放入透明的玻璃碗中,加入适量的水,小明观察到黄豆沉在碗底,透过碗的侧面看到有些黄豆明显变大了,从水面上方看时,感觉到碗底变浅,同时也看到好像有一些黄豆在碗外倒的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妈妈说黄豆的吸水速度很慢,需要浸泡8~10小时才能用来制作豆浆。
为了测量黄豆的密度,小明开始了如下的操作:取适量的干黄豆,用电子秤测得其质量为m;在量筒中倒入120mL的水,将黄豆放入量筒水中浸没,测得黄豆和水的总体积为,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量筒

黄豆质量m/g

黄豆和水的总体积

黄豆的体积

黄豆的密度

53

160



34

146



21

136



8小时后,小明发现量筒甲中的黄豆吸水变成了“胖豆子”,但量筒中水面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将甲量筒中剩余的水全部倒入空量筒,测得剩余水的体积为84mL。
妈妈将“胖豆子”清洗后放入电动豆浆机(如图乙)并倒入适量的清水,启动豆浆机,转动的叶轮将“胖豆子”打磨研碎,然后将豆浆煮熟后倒入杯中,一杯香浓的豆浆制作成功!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用不锈钢制成叶轮,是因为不锈钢的硬度大
B.对着杯口吹气,可加快豆浆的汽化,使它凉得快些
C.豆浆降温后,体积变小,但密度不变
D.将豆子打磨研碎,豆子和水的总质量不变
(2)黄豆呈现黄色,说明黄豆___________(选填“吸收”、“反射”)黄光;文中划线的3个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_________个;
(3)在图丙中画出干黄豆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其密度为___________
(4)“胖豆子”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_,若取一些“胖豆子”其质量和体积,并在图丙中描点,该点的位置可能在___________(选填“A”、“B”或“C”)点;
(5)在一个容积为V的容器中装满密度为ρ的黄豆,测得黄豆的质量为m,将mV的比值称为黄豆的堆积密度。若容器中黄豆间空隙的体积为,则___________(用ρ质来表示)。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客机


如图所示是我国研制的大客机机舱内先进的“呼吸系统”,使飞机在气压只有左右的万米高空时,能将机外以下的冷空气不断压缩,导致送入舱内的空气温度达到以上,同时系统依靠传感器的自动控制,使舱内气压和温度达到舒适值。该机有较大的翼载,翼载指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与机翼面积的比值;机上搭载的新一代涡扇发动机其推进效率比一般客机高,所谓推进效率是指发动机传递给飞机的推进功(推力所做的功)与其获得的机械能之比,如表是飞机的部分技术参数。

最大起飞质量

客舱内气压

巡航速度

发动机巡航推力


(1)C919机体主结构大量采用了铝锂合金代替了铝合金,机身总重得以减轻。相比于铝合金,铝锂合金的____________更小;
(2)C919在万米高空匀速巡航时,其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如果此时乘客小璇用手在A点竖直向上抛起一个玻璃珠,则玻璃珠将落在____________(选填“A点前方”、“A点后方”或“A点上”);
(3)若大客机的翼载是,则机翼面积为____________。在万米高空,机体面积上承受内外气压的压力差约为____________
(4)当速度匀速巡航时,其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___,此时发动机的功率为____________
2023-05-08更新 | 108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极地考察立新丰碑


2023年9月5日,中国极地科考迎来历史性时刻,“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载着中国第十三次北极科考队首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北极区域温度最低可以达到零下70摄氏度左右,最高可以达到38摄氏度左右。北极地区常年寒冷,普遍存在积雪和冰冻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冰雪熔化,仅北极格陵兰岛上的格陵兰冰川近30年就熔化了近4万亿吨。“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能以2—3节(1节=1.852km/h)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本次北极科考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在洋中脊调查方面,本次极地考察圆满完成任务。

(1)北极地区常年温度相对较低,气候寒冷,普遍存在积雪和冰冻现象。雪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雪,同时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如图,破冰船以2节的速度破冰行驶,其速度为__________km/h,考察队员时常看到北极熊从冰面走过的盛景。队员们能看到北极熊是因为光的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假如科考员需要测量当地温度,可以选择下表中__________制成的温度计。选择该温度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水银

酒精

熔点/℃

0

-39

-117

沸点/℃

100

357

78

(4)考察队为了开展海底定点观测,需要测量海底的深度。在某次实验中,考察队员使用声呐在海面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经过4s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信号,则该处海底深度__________m(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5)假如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全球海洋面积几乎不变化,北极格陵兰冰川近30年融化的冰川使海平面上升约为__________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全球海洋面积约为
2024-01-15更新 | 54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路”上的热棒技术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C~-2°C,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就要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冻土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严重危及铁路路基,火车极易脱轨.因此,为了使冻土层保持稳定,工程建设者们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项技术叫“热棒”。
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如图甲所示,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棒体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的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图乙是热棒的工作原理图。我们知道,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而液态氨变成气体比酒精还要容易。当棒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态氮会吸热而变成气态氨,在管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蒸气上升至冷凝段,与较冷的冷凝器管壁接触,放出热量,再通过冷凝器的散热片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同时蒸气物质遇冷冷凝成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管壁回流到下方一端,再蒸发,如此循环往复。正是液态氨在“热棒”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它成了保持路基冻土的“冰箱”。

(1)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态氨会变成气态氨,气态氨跑到上方一端时会变成液体需要______ (选填“吸热”、“放热”);
(2)“热棒”能够保持路基冻土,是因为液态氨具有______的特性;
A.沸点高                  B.沸点低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热棒工作时,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
B.散热片的作用是提高气态氨的吸热效果
C.热棒工作时,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D.冻土中的水结冰时体积要收缩
(4)热棒工作时,地面空气温度______(低于/等于/高于)冻土的温度;
(5)热棒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______(向上/向下)传输,反向不能传热。
2021-09-28更新 | 10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