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声学 > 声现象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产生 > 探究声音的产生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2196343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__________(选填“左右”或“上下”)振动;
(2)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__________
A.是疏密相间的  B.是变密的  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
(3)图乙中,B处声音的响度__________A处声音的响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丙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消声达标的是__________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短文

父亲拍下儿子在黄河冰面上救人的惊现瞬间

据山西晚报报道,2011年2月4日,张帆与父母来到运城平陆黄河湿地观赏天鹅,突然间,在冰水交融的湖面上,一落水女孩凄厉呼救。张帆迅速趴在了满是天鹅粪的冰面上,匍匐着向前爬去救人。张帆艰难地爬到女孩身后,把在冰面上捡到的女孩遗落的围巾甩给女孩,并向她高喊:“赶紧抓‘绳子’”。女孩很快抓紧了“绳子”,无奈女孩的身体太重,张帆反倒一次次差点被拖入水中(如图所示)。小伙子长时间的匍匐,加速了冰的熔化,张帆感觉身下涌出一股股冰水,耳边不断响起“咔嚓咔嚓”的冰裂声。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景区管理人员带着救生圈,系着长绳赶来增援,落水女孩终于被托出湖面。
就在张帆救人之时,父亲张京平正在远处专心拍摄天鹅,忽然,在湖中央,一个挣扎着的女孩闯入他的镜头,紧接着,一个匍匐行进的身影,也进入他的视线。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按动快门,见证、记录着一个正在发生、可遇不可求的事件!张京平调整焦距,使年轻人的面容清晰地出现在镜头里,却惊恐地发现——救人的小伙,竟是他的独生儿子张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张帆趴在冰面上匍匐着爬去救人,是因为趴在冰面上能增大与冰面的_______,减小对冰面的___________,使冰面不易裂开;
(2)张帆用“绳子”去拉女孩时,反倒差点被拖下水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张帆耳边不断响起“咔嚓咔嚓”的冰裂声是由于冰的_______产生的;
(4)张京平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作用。
2018-09-16更新 | 183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如果把一些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二:声音的传播路径与气温分布有关。在温度高低不均匀时,声音是由高温向低温的地方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温度高,它上层空气温度低,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路径不是直线而是弯曲的。
材料三:声呐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1)在材料一中,用相同的力量敲击水杯,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声体是______(选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请解释“白天在沙漠里,两个相距不远的人彼此交流要大声,否则听不清”这一现象?______
(3)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m/s;宇航员无法利用超声波测绘月球表面的地形,是由于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某潜艇的声呐从向鱼群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2s,则鱼群距潜艇的距离约为多少m?______
2021-12-21更新 | 61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情情,毫无声响,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真的能发出声波。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到2×105 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市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似勒提教授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利用每秒可拍摄 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拍摄发现,下雨时水中确实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下雨时产生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也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经过实验验证,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站在鲸鱼的角度看_______噪声。(填“是”或“不是”)
(3)科学家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发声,还是雨滴落水发声,都是由于气泡的______产生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能传播声音。
(4)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下列过程:
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下列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______
A.cdbd       B.abdc       C.bade       D.cbad
2021-12-05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