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热学 > 温度与物态变化 > 汽化和液化 > 液化的方法及应用 > 压缩体积液化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5 题号:6125663
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神舟十号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在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丙所示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组合体完成飞行任务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神十”在太空飞行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利用__________照相机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为改善载人航天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正研究对长期航天时的航天员适当进行___________照射;(以上两空均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宫一号”的电池靠接收太阳光工作,这说明光具有_______________
(3)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_____________(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因此,发射火箭时人群需要远离发射场;
(4)依据图乙照片上的比例标尺可推算: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为______m/s;
(5)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6)安装在神舟十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在变______(选填“大”或“小”),摄像机的镜头在________(选填“前推”或“后缩”)。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首颗5G卫星通信试验成功


2020年的1月16日11时02分,银河航天首发星搭乘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该星为我国首颗由贸易航天公司研制的200千克量级的低轨宽带通讯卫星,由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立研发,具有国际先进程度。该卫星采取Q/V和Ka等通讯频段,具备10Gbps速度的透明转发通讯能力,可经由过程卫星终端为用户供给宽带通讯办事。该卫星单星可笼罩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约50个上海市的面积。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火箭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箭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箭体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请你解释一下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的现象;
(2)科学家在箭体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短文可知,你认为气体的液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3-08-21更新 | 56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遥丙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科技人员在运载火箭上安装了“箭载摄像机”记录火箭飞行情况,图甲是摄像机拍到的火箭上升时的一幅照片。探测器落月前先进入环月轨道,图乙是探测器绕月飞行的图片,探测器利用自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自动测量离月球的距离和选择落月地点。月球表面附近大气极其稀薄,可当成是真空。月球上的引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探测器登陆月球后,挖取2kg的土壤样品封装并带回地球。
(1)科技人员一般采用______(选填“压缩”或“降温”)的方法使气态氢和氧液化后装入火箭;
(2)“箭载摄像机”拍摄照片时镜头的焦距为f,为保证成像清晰,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ν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3)图乙中皎洁的月亮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若探测器某一时刻用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0.002秒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此时探测器到月球的距离约是______km,探测器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到月球的距离;(光速c取3.0×108m/s)
(4)2kg的月球土壤样本抵达地球后质量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kg。
2022-03-04更新 | 249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量的“搬运工”


过去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液化时它放热。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汽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传统的冰箱制冷剂使用氯氟烃类的氟利昂,如R12,当电冰箱损坏后,这种氟利昂扩散到大气中会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署了限量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在1991年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目前在我国主要使用对臭氧层破坏较小的R134a、R600a等新型物质作为冰箱的制冷剂。
(1)液态的氟利昂在冰箱内冷冻室的管中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2)通过本文描述,你认为氟利昂蒸气在冷凝器里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是通过___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来实现的。
2022-11-24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