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电磁学 > 电压和电阻 > 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 超导现象和超导材料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3 题号:6616970
超导材料
自1911年起,人类和超导现象偶遇;今天超导已经进入现实应用,如图所示为昆明普吉变电站35kV/2kA超导电缆照片。
1933年,迈斯纳和奥克森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材料放在磁场中冷却,则在材料电阻消失的同时,外加磁场也无法进入超导体内,形象地来说,就是磁感线将从超导体内被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抗磁性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

  


根据临近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但这里所说的“高温”只是相对的,其实仍然远低于冰点0℃,对常温而言仍是极低的温度.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由于其具有零电阻和抗磁性,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强电应用)、电磁学应用(弱电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等;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微波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在低温下会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______现象,低到能发生这一现象时的温度称为______温度;
(2)超导体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制作电热毯;
(3)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图中能表示“迈斯纳效应”的是______图;
(4)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可以应用于______(举出1例)。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3年3月31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在试验过程中,试验车在行驶68米后进入悬浮区,此时被加速至时速50公里,进入悬浮区后车辆支撑轮脱离走行面,成功进入电动悬浮阶段,持续4秒,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所谓超导是指在极低的温度下,某些材料的电阻消失,也就是零电阻的现象,很多物质要在零下250℃以下才能实现超导。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至零下196℃时氮气开始液化,而在高压下,液氮在零下196℃以上能够实现超导状态,就算是高温超导了。因此,高温超导电动磁悬浮系统中的高温,并不是几百几千度的温度,而是接近零下200℃。
   
(1)零下196℃是液氮的______(选填“熔点”、“沸点”);
(2)高温超导材料在超导状态下通电时______(选填“会”、“不会”、“不一定”)产生热量;
(3)试验车辆前进需要的动力与______(选填“发电机”、“电动机”、“电磁铁”、“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相同;
(4)试验车辆成功进入电动悬浮阶段后,与轨道之间______(选填“存在”、“不存在”)压力。
2023-08-01更新 | 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超导材料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用液氦冷却水银时发现,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8℃)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1913年昂内斯在诺贝尔领奖演说中指出:低温下金属电阻的消失“不是逐渐的,而是突然的”,水银在4.2K进入了一种新状态,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可以称为超导态。后来他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水银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达到超导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1933年,迈斯纳和奥克森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材料放在磁场中冷却,则在材料电阻消失的同时,外加磁场也无法进入超导体内,形象地来说,就是磁感线将从超导体内被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抗磁性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但这里所说的“高温”只是相对的,其实仍然远低于冰点0℃,对常温而言仍是极低的温度。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由于其具有零电阻和抗磁性,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强电应用)、电子学应用(弱电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等;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微波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
(1)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在低温下会失去______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达到这一现象时的温度称为______温度;
(2)如图中______(选填“甲”、“乙”)能表示“迈斯纳效应”;

(3)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可以应用于______(请列举1例)。
2022-12-23更新 | 20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11年,荷兰科学家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 erlingh﹣Onnes)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零下268.95℃)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有些材料的电阻变为零,这即为超导现象。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完全抗磁性,也称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是指磁场中的金属处于超导状态时,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现象。迈斯纳效应使人们可以用此原理制造超导列车和超导船,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将在悬浮无摩擦状态下运行,这将大大提高它们的速度和安静性,并有效减少机械磨损。另外利用超导悬浮还可制造无磨损轴承,将轴承转速提高到每分钟10万转以上。发生超导现象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2014年12月,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水热法发现铁硒类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堪称铁基超导研究的重大进展,为相关体系新超导体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探索铁基高温超导的内在物理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体系。
根据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有些材料的________ 变为零,这即为超导现象 ;
(2)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________   也称迈斯纳效应,把一块磁铁放在超导盘上方,超导盘磁化的方向与磁铁磁场的方向________   (填相同/相反),磁铁受到向上排斥力,就可悬浮在空中;
(3)若常温下超导体研制成功,则超导体适合做 ________
A.电炉丝       B.输电线        C.滑动变阻器的线圈       D.电动机线圈
2016-12-07更新 | 8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