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凉亭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安徽 九年级 一模 2021-08-27 18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下列图示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所发生的变化与另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检查气密性
C.研磨木炭
D.向水中加入品红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解题方法
2. 下列废弃物品可以投放到如图所示垃圾桶的是(  )
   
A.废电池   B.废口罩   C.易拉罐   D.苹果皮   
2021-08-25更新 | 10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凉亭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空气,积极植树造林B.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为节约金属资源,不开采矿物D.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4. 嫦娥五号返回器于2020年12月17日携月壤安全返回。月壤中含丰富的铝、硅等元素,下图为铝、硅的有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3B.硅原子易失电子形成Si4+离子
C.28.09表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铝、硅都属于第三周期金属元素
5.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75%的乙醇溶液是常见的医用消毒剂。下列有关乙醇(C2H6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75%的乙醇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8%
D.等质量甲烷比等质量乙醇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
C.过滤泥水D.测定溶液的pH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7. 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B.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乙和丁
C.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D.反应后,生成丙和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14:27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8. “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一些宏观现象的产生与微观粒子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来,说明受热时分子的体积变大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CO和CO2分子中原子种类相同,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同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9. 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203040
溶解度/g31.645.863.9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2020-07-20更新 | 3385次组卷 | 40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0.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比较铜与银的活动性强弱
2021-08-25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凉亭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难(0.4)
解题方法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
AC粉和CuO粉末鉴别分别滴加稀H2SO4溶液,观察现象
B稀盐酸中含有稀H2SO4检验检验加入适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
C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分离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并烘干、蒸发滤液
D生石灰中混有少量石灰石除杂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2. 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选项滴管内物质平底烧瓶内物质
A稀盐酸锌粒
B氧化钙
C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
D碳酸钠溶液稀硫酸
A.AB.B
C.CD.D
2020-07-20更新 | 1659次组卷 | 29卷引用:天津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较难(0.4)
解题方法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无处安放的“核废水”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级地震,继而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发生断电,其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堆芯熔毁,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裸露的燃料包壳锆(Zr)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锆和氢气,大量氢气和空气混合后被引爆。后期处理中,为了降低核反应堆的温度,须向反应堆内注入大量冷却水。冷却水中含有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去除的放射性氚(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的一种原子),含氚污染水被存储在大型储水罐内。十年过去了,核废水越来越多,到了快装不下的程度,所以,日本政府决定将核废水排入大海,但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1)放射性氚属于______(填写元素名称)元素。
(2)海水能够导电,是因为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钠等物质,写出上述物质中含有的一种阴离子的符号______
(3)写出锆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日本向大海排放“核废水”的原因是______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B装置可制备一种常见的气体,制备该气体可选择药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各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
①可用C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②若用D装置收集CO2时,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验满
③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应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收集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加热制取,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 (填装置编号),不能用E装置收集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选择F装置收集氨气,则氨气应从______(选“f”或“g")通入。

四、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流程题 | 适中(0.65)
15. 硫酸亚锡(SnSO4) 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2价的锡容易被氧化。实验室模拟工业上制取硫酸亚锡的种实验方案如下:

(1)写出操作①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操作②需持续通入氩气,氩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
(5)铁制品容易氧化生锈。请写出一条防锈措施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6.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发现】
在盛有15mL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当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这个“意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0.0的溶液中呈红色。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氢氧化钠,加热蒸发,______,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实验探究1】
向盛有15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匀速加入稀盐酸。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发现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否能得出该反应放热的结论?为此,需补做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探究2】
①向15mL上述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边加边搅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②将实验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替换为同浓度的盐酸,并再次进行实验。
实验所得图像分别如图:

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探究3】
用电导率传感器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

【查阅资料】
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
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分析与讨论】
(1)B点的pH______7(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A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3)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六、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常用作面点膨松剂。
(1)计算:1.26g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O2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2)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 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得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反应后
加入 NaHCO3/g锥形瓶+稀硫酸/g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124.59125.36
分析:实验测得CO2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上生成CO2的质量,原因可能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填空与简答
2
实验题
1
科学探究题
1
计算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化学变化
2
物质构成的奥秘
1,4,5,7,8,13
3
化学实验
4
身边的化学物质
5
化学与社会发展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气密性检测单选题
20.94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及回收单选题
30.85保护和利用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空气污染及其保护  水体的污染及保护  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单选题
40.85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互推断  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单选题
50.65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化学式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计算混合物中物质或元素的质量分数单选题
60.85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测定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物质的加热  过滤单选题
70.65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单选题
80.8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水的组成实验  酸的通性的微观实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单选题
90.85固体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单选题
100.65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单选题
110.4酸的通性  盐类参与的反应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单选题
120.65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30.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元素的概念科普阅读题
150.65根据方程式推测化学式  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分析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金属的防锈措施流程题
三、实验题
140.65二氧化碳制取的综合考查  气密性检测  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万用瓶的使用
四、科学探究题
160.65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中和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五、计算题
170.65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