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聚焦2020九年级化学基础演练——专题八 :金属和金属材料
全国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0-02-18 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2. 将甲、乙、丙、丁四种金属放入同一瓶稀硫酸中,只有丁表面产生气泡,其它金属无现象;乙的盐溶液可以用甲盛放,但不能用丙盛放;则四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丁>甲>乙>丙D.丁>乙>丙>甲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3. 下列物质可由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是
A.硫酸铜B.硫酸铁C.硫酸铝D.氯化银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分析流程后,得出下列几种结论:
①固体D为铁 ②操作①②③玻璃棒作用不同 ③滤液C中含有3种溶质 ;④除污水外,含锌元素的有:固体A、D,滤液B、C 。 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5.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甲丙乙
2019-06-27更新 | 499次组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覆盖红色固体
D.铁片放入稀硫酸中,铁片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7.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检查气密性B.比较金属活动性C.验证燃烧需O2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推断题 | 适中(0.65)
8. 化学兴趣小组在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的主要成分______,B的主要成分______,X______,Y______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9.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制品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稀盐酸中。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片刻后的现象有少量气泡无气泡无气泡Fe>Al,Fe>Cu
几分钟后的现象有少量气泡有大量气泡无气泡_____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在该实验中要求金属要相同粗细,稀盐酸要_____
且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无明显现象_____Al>Fe>Cu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拓展迁移】
(1)实验结束后,老师归纳总结了验证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两种方法。晓华提出还有别的方法也可以验证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她分别将铝丝和铜丝插入_____溶液中(填化学式),观察现象,即可知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晓华的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
(2)除了用上述方法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可以依据_____做出判断。
10. 钛(Ti) 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化学兴趣小组对Mg、Ti、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a.Ti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
b.Ti的金属活动性介于Mg和Ag之间。
[查阅资料]在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则该金属活动性越强。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请回答: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__
[实验现象]

金属

Ti

Mg

Ag

反应现象

反应缓慢

反应强烈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原假设中________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反思]用不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是否也能得出同样结论?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2020-02-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聚焦2020九年级化学基础演练——专题八 :金属和金属材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