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碱的化学性质 > 碱的通性
题型: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4 题号:1010845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1瓶溶液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它是含有同种阴离子的M、N混合液,继续分析的步骤如下(每一步骤都充分反应):
   
请根据过程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若没有产物A,则M、N可能是 __________ (写化学式);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_______
(2)若有产物A,且A是一种常见的复合钾肥,则M、N可能是 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相似题推荐

【推荐1】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固体,保存不当会变质而发白色。某课题研究小组查得以下资料,对于过氧化钠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原因:
甲:2Na2O2+ 2CO2 ═ 2Na2CO3 + O2
乙:2Na2O2+ 2H2O ═ 4NaOH + O2
为探究过氧化钠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保存不当而变质发白色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由以上实验可知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课题研究小组认为:根据此现象,结合氢氧化钠的性质,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2]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A、B两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实验A: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防止Na2O2受潮。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B: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拔出试管Ⅱ上的胶塞,立即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
(3)在实验A中,试剂X是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在实验B中,试剂Y是________
(5)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6)根据上述两个对比实验的现象,得到的结论是:过氧化钠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
[实验3]课题研究小组又按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和过氧化钠反应。

(7)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8)根据实验过程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检验有________生成。
【反思提高】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最终都生成碳酸钠,因此过氧化钠必须______保存。
2021-08-22更新 | 55次组卷
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MgO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和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MgO(固体)、SO2、CO2、CO、硫蒸气。利用如图装置对硫酸镁和木炭进行高温煅烧,并对产生的四种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已知:常温下,硫为固体;SO2、CO2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1)装置B、C中的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
b.KMnO4溶液
(2)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4)若将装置A中的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500℃,就会变成蒸气,其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
2020-01-17更新 | 153次组卷
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资料1: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资料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资料3: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①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
②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
探究一 气体制备

(1)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①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图1中 _____ 装置(填序号),收集氨气选用 _____ 装置(填序号),检验试管中已集满氨气的方法是 _____
(2)若采用资料3中方法②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探究二 氨气测定
(3)实验室常用稀硫酸来吸收氨气(NH3),生成硫酸铵[(NH42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用上述原理和图2实验装置测定某公厕中氨气含量平均值。

经过较长时间不间断的测定共吸取2m3的空气,最后称得Ⅰ装置增重了40mg。该公厕空气属于人体感受 _____ (填序号) 程度。某同学认为测得结果与自身感受不相符,请你分析产生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 _____
探究三 氨气用途
研究人员发现氨气还可用来制作新型燃料电池,其制作工艺流程如图3。

(5)该流程中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 _____ (写一种)。
(6)步骤①加入K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7)从环保角度看,直接供氨式碱性燃料电池的优点有 _____
2019-05-19更新 | 3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