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9 题号:10112718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了猜想,请你补充丁同学的猜想。
同学甲:可能是;同学乙:可能只有
同学丙:可能是、HCl和;同学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试验】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_______同学甲猜想不正确
实验二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______ 猜想正确

【反思与拓展】
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写一条)。
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蚀刻画的制作原理、蚀刻画制作方法、废液处理等产生兴趣,开启了项目化学习之旅。
任务一:了解金属蚀刻画的制作原理
【查阅资料】金属蚀刻画所来用的材料可以是金、银、铜、不锈钢、铝等金属。在金属蚀刻过程中,使用强酸溶液或某些盐溶液作腐蚀剂从而在金属表面留下痕迹。酸液温度稍高,可以提高金属溶解的速率,缩短蚀刻时间。但酸液温度过高容易使防护的涂层或耐蚀油墨软化甚至溶解,影响蚀刻画的效果。
【分析交流】
(1)同学们通过交流认为:如果使用银板,则不能选择稀盐酸或稀硫酸作蚀刻液,原因是_______
任务二:模拟制作金属蚀刻画
【设计实验】根据制作金属蚀刻画的原理,同学们动手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进行制作。

【动手操作】
(2)实验1中,小组同学首先对铝板进行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所得铝板蚀刻画中“玫瑰花”的颜色为_______
任务三:探究废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实验2中清洗后的废液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废液中可能含有稀盐酸。
【进行实验】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及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_______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废液红棕色固体消失废液中含有稀盐酸
步骤2: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_______

【反思评价】
(4)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蚀刻后的废液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
【成果分享】
(6)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了制作蚀刻画的原理及技艺,并将制作心得与其他同学进行了分享。同学们认为成功制作金属蚀刻画除了选择合适的材料、蚀刻液种类之外,还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
2024-03-30更新 | 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金属、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
(1)三星堆遗址已出土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①黄金、青铜能敲打成面具,这是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_______性 。
②青铜是铜、锡合金,青铜的硬度比纯铜______(选填“大”或“小”)。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下甲、乙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镁条表面附着一层______固体,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和NaOH;
猜想2:MgSO4、Na2SO4和H2SO4
猜想3:Na2SO4
猜想4:Na2SO4______
【交流讨论】
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______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1成立。
【表达交流】
同学们继续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氢氧化钡溶液,测得烧杯内某些粒子数目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图丙中①表示的是______(填粒子符号),②表示的是_____(填粒子符号)。请计算恰好完全沉淀时,烧杯中NaOH的质量______g(写出解题过程)。
2022-06-30更新 | 12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一片久置的铜片表面附着有层绿色固体。
查阅资料得知绿色固体是铜绿 [化学式为Cu2(OH)2CO3],甲同学从铜片上刮下一些铜绿进行如下探究。
(1)请填写下表中空白: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铜绿在如图装置中加热
试管内壁有水雾。铜绿加热产生___________
___________铜绿加热后生成氧化铜。
气球胀大。



乙同学对气球胀大产生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发现问题】
气球为什么会胀大?
【提出猜想】
猜想Ⅰ: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
猜想Ⅱ:铜绿加热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胀大;
猜想Ⅲ:铜绿加热产生一氧化碳使气球胀大;
【实验与分析】
(2)熄灭酒精灯后,气球依然胀大没有变瘪,证明猜想________不成立。
(3)乙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乙同学发现_______,说明铜绿加热后有 CO2 产生,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B 处玻璃管内的氧化铜没有变化,说明猜想Ⅲ不成立。

【实验结论】
猜想Ⅱ成立。
反思】
(4)加热铜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实验结束后充分加热36g含氧化铜的铜绿,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为_____g。
2024-03-13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