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的化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兴趣小组想深入探究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活动:
【活动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___________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活动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
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
小亮同学提出疑问:锥形瓶内CO2是否反应完?
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设计实验并证明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NaOH,得出锥形瓶内CO2已反应完。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
【活动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②在操作中如何判断装置中的O2是否反应完?___________ 。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6%。
【实验反思】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活动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
【活动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
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
小亮同学提出疑问:锥形瓶内CO2是否反应完?
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设计实验并证明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NaOH,得出锥形瓶内CO2已反应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 ③ ④ | 无色溶液中含有NaOH |
【活动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②在操作中如何判断装置中的O2是否反应完?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6%。
【实验反思】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
20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5]
辽宁省营口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已下线)专题20: 实验与探究(讲练)--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人教版)2022年辽宁省五市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2022年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0/07/24 09:42:16
|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
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 ,若发现进入装置中的水少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 。
【分析实验】
(1)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 。
(2)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______ (写两点)。
【拓展延伸】分别用红磷(曲线①)和白磷(曲线②)燃烧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的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如图所示:
(3)根据曲线分析,红磷与白磷,哪个消耗氧气的能力更强,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 。
(4)实验结束后,小明得出结论,只要有氧气参加,红磷和白磷就能继续燃烧,请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 。
【实验步骤】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
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分析实验】
(1)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2)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拓展延伸】分别用红磷(曲线①)和白磷(曲线②)燃烧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的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如图所示:
(3)根据曲线分析,红磷与白磷,哪个消耗氧气的能力更强,并说明原因
(4)实验结束后,小明得出结论,只要有氧气参加,红磷和白磷就能继续燃烧,请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空气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捕捉空气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下列能证明空气的存在的是_______ 。
【任务二】解剖空气
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
(3)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实验过程:
①连接装置,_______ 。
②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④燃烧结束,_______ 。
⑤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5)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压强变化,项目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压强传感器等仪器实时测定红磷燃烧实验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图1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2是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变化曲线)结合图1实验,解释图2中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_______ 。
(6)查阅资料得知“铜+氧气氧化铜”。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两种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①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二更合理,理由_______ 。
②用合适的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表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测定结果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任务一】捕捉空气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下列能证明空气的存在的是
A.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 |
B.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 |
C.把一个塑料袋系住袋口,用双手挤压塑料袋 |
D.用鼻子闻、用眼睛观察 |
【任务二】解剖空气
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4)实验过程:
①连接装置,
②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④燃烧结束,
⑤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5)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压强变化,项目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压强传感器等仪器实时测定红磷燃烧实验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图1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2是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变化曲线)结合图1实验,解释图2中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
(6)查阅资料得知“铜+氧气氧化铜”。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两种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①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装置二更合理,理由
②用合适的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表实验数据:
硬质玻璃管(或具支试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充分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25mL | 15mL | 9mL |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3】学习了氧气的知识,兴趣小组同学对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小丽研究了家中的家用制氧机(如图1)。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加压时,装填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小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1)实验I: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
【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____ 。
(2)实验II: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请补充完善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已知,在如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 %。
【实验反思】①这台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 。
(二)小美听说防毒面罩使用时也能产生氧气,于是进行研究,发现家用防毒面罩中有一种淡黄色粉末。现对其成分和作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粉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一种气体。
【设计实验】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5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①经过讨论,兴趣小组决定采用方案一,其理由是____ (不定项选择)。
A 操作简单 B 无实验污染 C 节约能源
【实验验证】用如图装置实验,将淡黄色粉末加入试管中
②若无现象,则此粉末为____ 。
③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 ,同时发现烧杯中出现气泡,说明反应___ (填吸热或放热)。
【实验结论】经检验,实验产生的气泡是氧气,淡黄色粉末是过氧化钠。请写出它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
(一)小丽研究了家中的家用制氧机(如图1)。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加压时,装填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小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1)实验I: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取一只250mL的集气瓶,用 | 木炭燃烧得更旺 |
【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
(2)实验II: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请补充完善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
① | 检查 | / | 情况良好 |
② | 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 / | / |
③ | 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止水夹a和b | A中水进入到B中,B中水的体积为200mL | 收集 |
④ |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 |
⑤ |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b。 | 小丽收集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 |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B中剩余水体积/mL | 100 | 42 | 39 | 41 | 38 |
【实验反思】①这台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
②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二)小美听说防毒面罩使用时也能产生氧气,于是进行研究,发现家用防毒面罩中有一种淡黄色粉末。现对其成分和作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粉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一种气体。
【设计实验】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5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①经过讨论,兴趣小组决定采用方案一,其理由是
A 操作简单 B 无实验污染 C 节约能源
【实验验证】用如图装置实验,将淡黄色粉末加入试管中
②若无现象,则此粉末为
③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经检验,实验产生的气泡是氧气,淡黄色粉末是过氧化钠。请写出它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1】某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该组同学进行了探究。
(1)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提出问题】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①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测得气、液总体积为20mL。
②在相同条件下,另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气、液总体积为13mL。
【得出结论】由以上数据可知,在该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____ 体积的二氧化碳。
【反思质疑】为了能更加准确地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情况,兴趣小组同学用数字实验测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①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
②D点压强大于B点,说明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 。
(2)探究CO2和H2反应的产物
【提出问题】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均已省略):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 。
②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
③CO2和H2反应中有水和一氧化碳生成。
【反思质疑】
①兴趣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_________ 。
②兴趣小组有些同学认为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你是否赞同,为什么________ 。
(1)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提出问题】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①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测得气、液总体积为20mL。
②在相同条件下,另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气、液总体积为13mL。
【得出结论】由以上数据可知,在该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
【反思质疑】为了能更加准确地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情况,兴趣小组同学用数字实验测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①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
②D点压强大于B点,说明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对此你的解释是
(2)探究CO2和H2反应的产物
【提出问题】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均已省略):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
②D装置的作用是
③CO2和H2反应中有水和一氧化碳生成。
【反思质疑】
①兴趣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
②兴趣小组有些同学认为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推荐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1)图1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在A处放置适量干冰,B处装入适量的浓NaOH溶液,量筒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量筒中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量筒中溶液倒吸入B中;②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下表: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___________ 。
【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3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图3
(7)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8)若B点横坐标为150,则其纵坐标为______________ 。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1)图1中的实验现象为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下表:
加入盐酸体积V/mL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混合溶液温度T/℃ | 15.2 | 19.6 | 22.0 | 26.0 | 28.2 | 26.7 | 25.7 | 24.7 | 23.7 | 22.9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
【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3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图3
(7)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若B点横坐标为150,则其纵坐标为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
【推荐3】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为进一步探究二者是否发生反应,开展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
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取一软质塑料瓶向其中充满二氧化碳。
步骤2:向塑料瓶中快速加入2g氢氧化钠固体,旋紧瓶塞后振荡,观察现象。
(1)上述实验中,观察到软质塑料瓶_______ ,内壁有大量水雾产生,软质塑料瓶外壁发透,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2)小组同学提出实验中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 。
【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查阅资料】I.紫甘蓝汁、无色酚酞溶液在不同pH范围内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Ⅱ.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碳酸钠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10.5,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8.3。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瓶塞,旋开活塞,慢慢滴下稀硫酸,向滴有紫甘蓝汁、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3)实验选择稀硫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 。
(4)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黄色最终变为_______ 色。
(5)①实验中,选紫甘蓝汁指示反应的进行过程而不选无色酚酞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 。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 。
【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
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取一软质塑料瓶向其中充满二氧化碳。
步骤2:向塑料瓶中快速加入2g氢氧化钠固体,旋紧瓶塞后振荡,观察现象。
(1)上述实验中,观察到软质塑料瓶
(2)小组同学提出实验中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查阅资料】I.紫甘蓝汁、无色酚酞溶液在不同pH范围内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指示剂 | 紫甘蓝汁 | 无色酚酞溶液 | ||||||
颜色 | 紫色 | 蓝色 | 深绿 | 黄绿 | 黄色 | 无色 | 浅红色 | 深红色 |
pH | 4~8 | 8~9 | 9~11 | 11~12 | >12 | <8 | 8~10 | >10 |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瓶塞,旋开活塞,慢慢滴下稀硫酸,向滴有紫甘蓝汁、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3)实验选择稀硫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
(4)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黄色最终变为
(5)①实验中,选紫甘蓝汁指示反应的进行过程而不选无色酚酞溶液的原因是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
您最近一年使用: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