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空气 > 空气的组成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2673168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准度,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并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AO/mnAB/mnAB/AO
1523.5109.50.2092
2525.5110.00.2093
3527.0110.50.2097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①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______
②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在门窗紧闭的教室中学习一段时间后,去操场上会感到呼吸顺畅。于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产生了兴趣,并开启了探究学习之旅。
活动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同学们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燃烧的现象为______,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由此测出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
(3)同学们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
活动二:比较不同区域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比较门窗紧闭的教室里和操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9-30更新 | 35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分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

【交流评价】
(3)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继续探究】
(4)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铜和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_______为装置内氧气的体积。
2021-11-07更新 | 4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中,反应的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根据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20mL12mL______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中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2019-08-24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