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原理 >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1326848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溶液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2: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猜想3: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为了验证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一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_____猜想3不正确
②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O3溶液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正确

【实验结论】经过探究,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2是正确的_____
a.Fe                 b.AgNO3            c.Cu               d.ZnCl2
【实验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①证明有新物质生成;②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实验探究】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老师提议在用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钙溶液时应选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但小田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忘加了指示剂,因此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猜想一:CaCl2猜想二:______。猜想三:CaCl2和Ca(OH)2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②氯化钙不与二氧化碳反应;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三是成立的。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______
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______
方案三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与拓展】①兴趣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三不合理,原因是______
②结合下图,HCl和Ca(OH)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③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2022-01-29更新 | 17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的发生。他们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现象分析】(1)甲实验中表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2)乙实验中观察到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丙实验滴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通入CO2后的溶液中滴入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交流讨论】由上述实验得知,实验乙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发生,与乙采用了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_______(填“甲”或“丙”)。
【归纳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既可以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也可以通过证明_______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拓展迁移】小明查阅资料获知,氢氧化钠与酒精不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于酒精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向其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
向上述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_______NaOH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2022-04-14更新 | 4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化学兴趣小组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小组中的同学开展了如下项目式学习活动。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明认为“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发生”,你是否赞同?若不赞同,请举一例说明:______
项目一:从反应物的减少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小明用小烧杯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出溶液pH=13.8,滴加2滴稀盐酸后,再测溶液的pH=12.1,小明认为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3)你是否同意小明的观点,若不同意,如何改进?______
(4)根据反应物的减少,你还可以设计的方案是______
项目二:从反应的能量变化判断
小陈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于小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触摸烧杯壁烫手,他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
(5)你是否赞同小陈的实验设计方案,说明理由:______
项目三:从生成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查阅资料】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小红分别用乙醇——水体积比为5:1、4:1、3:1、2:1、1:1配制氢氧化钠乙醇——水溶液,用乙醇——水体积比为5:1配制出HCl的乙醇——水溶液。向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乙醇——水溶液中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HCl的乙醇——水溶液,发现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如图所示。
   
(6)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乙醇——水体积比为2:1和1:1的试管中白色固体明显少于其他三支试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根据此现象,你认为选取乙醇——水的体积比为______进行实验最合适。
2022-05-24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