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原理 >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28 题号:13309203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能否反应能反应不能反应能反应能反应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试管中,振荡溶液呈无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______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______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______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
2021·广西·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8]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无明显现象。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产生探究兴趣,于是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_______。(填写物质名称)
②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③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探究二】通过能量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2)毛毛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牛牛同学认为毛毛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3)牛牛同学为了验证毛毛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①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_____(“增大”或“减小”),到达C时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
【探究三】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4)娇娇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进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5)明明同学观察到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四】
(6)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
2023-12-13更新 | 15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关于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B. b点表示的溶液中的粒子是K+
C. 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K2SO4和H2SO4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V的值最接近_____mL。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4)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丁同学首先提出,猜想三不成立,因为_______
【进行实验】
(5)为了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学习小组选用CuO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反应方程式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K2SO4,猜想一正确K2SO4+BaC12=BaSO4↓+2KC1
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_______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6)戊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一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
(7)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二中的CuO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不能代替CuO 粉末的字母序号_______。
A.MgB.Fe2O3C.Cu (OH)2D.Na2CO3E.KC1
(8)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_______一定存在之外,还要考虑_______
(9)结合下图,分析H2SO4和KOH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_______。关于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
D.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10)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_______。
A.浓硫酸使小木条脱水炭化
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有Al (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023-07-17更新 | 8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______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______
【挖掘实质】

   

⑴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 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⑵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 + OH = H2O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______
【实践运用】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 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4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