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自然界碳循环
题型: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4610614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1)现在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_____、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B.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节日里燃放鞭炮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这是引发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_____
(4)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写一种即可).

相似题推荐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是_______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
④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根据图1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请画出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②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钙(Ca)和钡(Ba)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图2中n=__________,m=_________
③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氢元素在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如下图模型A、B、C中能正确表示原子结构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2022-04-25更新 | 72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同学们在学习二氧化碳这部分内容时作了如下实践活动:学习“碳中和”原理。
   
(1)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
(2)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严禁使用化石燃料
B.开发新能源,如氢能等
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

(3)碳及其化合物
a.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
(4)二氧化碳和水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图示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对比实验Ⅰ和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而 _______;实验Ⅲ中紫色小花_______(填“变红色”或“不变色”);完成实验后,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实验Ⅳ结束后,将Ⅳ中的小花取出烘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2023-12-07更新 | 87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

(1)用科学的观点分析以上“碳循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变化观:动植物都在参与碳循环
B.守恒观。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
C.平衡观: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增加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填元素符号)。现代家庭主要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中国承诺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正在研究的方法有: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2压入特定的地质构造中。
矿石固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
①海洋封存CO2会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在下降,其原因是:______
②地质封存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______
③矿石固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你的做法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022-01-16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