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题型: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1526963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1)【查阅资料】D装置球形管中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它们不但能吸收水,还能吸收CO2,写出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上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
(3)【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_____(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验】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I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定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 mL。收集500 mL气体。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________,D中液体为475 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________,D中剩余液体为400 mL。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

(2)数据处理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N2O2CO2
体积/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019-01-30更新 | 755次组卷
【推荐2】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了两组实验,研究密闭装置内压强变化的原因(注: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将点燃木炭,分别伸入250mL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迅速塞紧橡皮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KA、B均无明显现象
关闭止水夹K,分别将2mL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滴入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KA中部分水倒吸入集气瓶中,B中水不倒吸
将装置B中的集气瓶放在盛有冰水的水槽中B中部分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实验分析:步骤③向B中集气瓶内滴加饱和NaHCO3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K,水不倒吸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实验装置如图C所示.若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在Ⅱ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Ⅰ中加入一种常见固体和一种过量的液体,迅速塞紧橡胶塞,观察到Ⅱ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浑浊.小周同学在观察到Ⅰ中仍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导致密闭装置内压强变化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 (填字母)。
A.装置内气体的分子大小 B.装置内的温度 C.装置内气体的分子数目.
2016-11-28更新 | 287次组卷
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化学兴趣小组对贝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及生成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贝壳中的其它杂质对实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设计实验】实验一:选择药品
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如图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形成如图甲和图乙的图像。

(1)根据图甲对比分析,曲线_______(填“①”或“②”)表示粉末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
(2)根据图乙分析,贝壳与盐酸反应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_______
实验二:探究性质
将生成的二氧化碳经过除杂后进行以下探究
【初步探究】
如图所示,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CO2和蒸馏水,用胶管连接,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约为12mL。

(4)由实验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____体积的CO2
(5)实验中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
【深入探究】
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测量了反应前后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
步骤1:某同学检验了图1装置的气密性,得到图2图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2:两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水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打开活塞1和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1,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3。
(6)图3表示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的是曲线_______(填“Ⅰ”或“Ⅱ”)。
(7)图3中,AB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最终C点压强大于A点,由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
(8)如图4是注入澄清石灰水后最终瓶中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忽略水的挥发,两活塞关闭状态),则下列符合注入水后瓶中情况的是_______。
A.B.
C.D.
2022-12-14更新 | 2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