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碱的化学性质 > 碱的通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70 题号:15361467
FeCO3能用于制备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制备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溶液pH大于8.8时,Fe2+完全转化为Fe(OH)2沉淀。
②FeCO3固体置于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生成Fe(OH)3
③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而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
④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探究一FeCO3的制备
该兴趣小组用pH=11.9的Na2CO3溶液和FeSO4溶液在烧杯中制备FeCO3时,应选用的加料方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烧杯中
b、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中
c、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烧杯中
(2)探究二FeCO3的性质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于空气中的FeCO3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FeCO3猜想2:FeCO3和Fe(OH)3猜想3:___________
【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___________猜想2成立

【实验结论】久置于空气中的FeCO3固体的成分是FeCO3和Fe(OH)3
【定量探究】该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确定固体中Fe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0.0g固体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①装置C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向上述反应后的C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C增重0.44g,计算固体中Fe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计算过程写答题卡上)
【实验反思】上述实验过程中,如果去掉装置D,会使实验结果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1】某校甲、乙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纯碱的性质”实验中,分别做了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分别倒入洁净的A、B烧杯中。实验结束后,甲、乙小组同学都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固体不溶物,上层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中的上层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哪些?
【猜想假设】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分析实验过程以及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溶质中一定含有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
小明同学猜想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和Ba(OH)2中的至少一种。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
【查阅资料】
1 HNO3与Na2CO3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先),(后),而且NaHCO3的溶解性明显小于Na2CO3
2 BaC1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甲组同学:往A烧杯中逐滴滴入稀HNO3,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无色。烧杯中固体不溶物的质量,随滴入稀HNO3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此进一步得出溶液中的溶质还含有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

乙组同学:在甲组同学完成实验的基础上,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B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Na2CO3
继续往上述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HNO3产生少量气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Na2CO3_______

【学会计算】
甲组同学所做实验中减少的固体前后质量差为9.85克,则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_____g。
2022-04-26更新 | 23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2】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对其是否变质以及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变质程度是怎样的?
【猜塑与假设】猜想1:没有变质。猜想Ⅱ:全部变质。 猜想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内容。
小军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NaOH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猜想Ⅲ成立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1)有______产生

【反思与评价】
(2)同学们时论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
【拓展实验】
(3)小文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后,针对滤液_________(填序号),根据实验现象,即可证明猜想Ⅲ成立。
①测pH                 ②滴加MgSO4溶液                 ③通入CO2
(4)若要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为测定这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纯度,现取20.0g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然后逐滴加入CaC12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反应方程式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g。
②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学科渗透】(6)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左端液面________。据此,小明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小明结论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
【再次实验】(7)同学们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水或等量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甲图和乙图所示。图乙中________(填“Ⅰ”、“Ⅱ”)表示等量NaOH溶液吸收CO2的曲线。
2022-04-11更新 | 32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3】在元旦联欢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包在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为了揭开魔术的秘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1)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与氧气充分接触,
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作出猜想】①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反应并生成O2
②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并生成O2
③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CO2反应并生成O2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3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观察到___________,可判断猜想①不成立。
(2)实验2中,A装置试管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实验3中,B装置所盛试剂为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综合上述3个实验可判断,猜想②、③成立。
【反思与评价】
(4)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可得到的信息是此反应____(“吸热”或“放热”)。
(5)与学过的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相比,过氧化钠更适合在潜水艇中使用,其优点____
2018-10-11更新 | 6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