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5628032
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淅河二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活动一:验证碱的化学性质
[验证实验]
序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
实验内容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二氧化碳通入
氢氧化钠溶液中
实验现象_______产生蓝色沉淀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
结论
Ca(0H)2能与指示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无法确定是否发
生反应
[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活动二:探究Ca(0H)2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小羽另取少量Ca(OH)2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_______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小美向实验三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评价]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总结归纳] 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活动三:探究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实验四中二者发生了反应:_______。 (写出操作方法),_______ (填现象),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延伸]
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请在图中“?”处 ____________填上适当的内容,这样设计更严谨的理由_______
   
[总结提升]
(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种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硅酸镁不溶于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
Ⅱ.过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2(2Na2CO3·3H2O2)+8HCl=8NaCl+4CO2↑+3O2↑+10H2O
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出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分析推理】(1)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根据资料可知: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
A 鱼池供氧剂B 消毒剂C 干燥剂D 漂白剂
(3)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____有硅酸镁。(填写“可能”或“一定”)
(4)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实验探究】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活性氧”含量=×100%
(5)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0g样品按下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盐酸慢慢滴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停止滴加盐酸。
②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_____
【总结计算】(6)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_____,写出其计算过程。
【拓展延伸】(7)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_____
A 盐酸挥发出的HCl进入B装置中                 B 催化剂没有让过氧化氢完全反应
C 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A装置中                    D 装置中还有部分残留的二氧化碳
2019-04-24更新 | 7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回答问题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可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某同学分析了装置A的特点后,认为选用M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更合理,和装置A比较,你认为M的优点是___________
③若用B装置来证明CO2的存在,你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____管(填“b”或“c”)进入装置B;
④利用N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证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则向广口瓶中滴加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久置的某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该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老师提示:原溶液只可能是下列三种溶液中的一种。

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二: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硫酸钠溶液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实验探究一】
同学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同学相互评价

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产生气泡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认为:猜想一的溶液久置有可能变质,加足量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实验探究二】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____猜想一正确,且已部分变质;步骤二完毕后,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
步骤二: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变红
【交流与讨论】
大家认为该实验方案仍然存在缺陷,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已完全变质,则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
氢氧化钠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所以该试剂一定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4-04-18更新 | 7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中双语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实验设计】小双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该装置进行了讨论,提出的预测如下:
I.小语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
II.小实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会被澄清石灰水吸收,D中蜡烛不会熄灭。
【现象分析】当打开活塞,反应一段时间后:
(1)与小语同学的预测不一致,B中干燥纸花变红,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与小实同学的预测不一致,D中蜡烛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
(3)D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自然界中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水蒸气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大约占26%,其他温室气体还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甲烷
【拓展探究】手持技术又称为掌上实验室,是由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数字化实验手段,该小组同学利用其中的温度传感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温室气体。用集气瓶收集相同体积的三种气体样本(分别是:①干燥的二氧化碳、②湿润的二氧化碳、③干燥的空气),经太阳灯光源等距离照射,计算机同步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
【得出结论】通过曲线a和曲线b的对比,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结论;通过曲线b和曲线c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气是温室气体的结论;
(4)则曲线a、b、c对应的气体样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表达和交流】(5)若装置C中最后得到的沉淀为10g,则装置C吸收的二氧化碳为____g。
2022-02-08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