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
题型:综合应用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 题号:17662783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一)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其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我国西汉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
(3)铁生锈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有关。
(4)如图实验说明NaC1在铁生锈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5)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铁锈中一定含Fe2O3.nH2O,可能含FeCO3(FeCO3和稀HCl的反应与CaCO3相似),在某铁锈样品中加稀HCl,___________(填现象),证明不含FeCO3.
(二)铁的化合物制备
用废铁屑制备铁红(主要成分为Fe2O3)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

(7)清洗时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__作用,用其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8)流程中加入的铁粉除和H2SO4反应外,还和Fe2(SO43发生化合反应,此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9)加过量NH4HCO3反应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为___________
(10)在空气中灼烧FeCO3的反应为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三)CH4还原Fe2O3的探究
取48.0gFe2O3粉末,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对反应及产物等作探究。

资料:①浓硫酸有吸水性,碱石灰可吸收H2O和CO2.
(1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_____
(1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CH4,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H4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___________
(13)A中有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y=2x                           b、装置B、C增加的质量比为9:22
(14)控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继续通CH4至冷却,A中剩余的35.2g固体为Fe和FeO的混合物。在剩余固体中加一定量硫酸溶液,反应刚好完全。
①剩余固体中FeO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剩余固体和稀硫酸完全反应形成FeSO4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相似题推荐

综合应用题 | 较难 (0.4)
【推荐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应选用图中a、b、f、i和_________来组装装置。
(3)实验室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制取氮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若将含氮元素1.4g的NaNO2溶液与含氮元素2.8g的NH4Cl溶液混合加热,则得到氮气的质量__________g。
2021-01-12更新 | 92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较难 (0.4)
【推荐2】氧气和二氧化碳是两种重要的气体,请根据学过的知识作答:
①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不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都选择了大理石,不仅因为这种原料含有________(填“钙元素”或“碳酸根”),而且来源非常广泛。
②根据所给的仪器回答问题

I.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___
II.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太高,不能用外焰加热,该同学应调节下图中的旋钮_______(填“①”或“②”或 “③”)。

利用改正后的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O2体积,还需在_________(填m或n)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G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实验室也能选用D装置作为氧气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为了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IV.B、C、D、E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备CO2的发生装置,E装置制备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若用C装置制备CO2,操作时一定要___________,形成液封以免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若用右图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气体进出的方向_________

V.用足量的石灰石和50克稀盐酸充分完全反应,制得二氧化碳为8.8克。试计算:
50克稀盐酸中所含HCl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17-03-03更新 | 237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I.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
(1)过碳酸钠制氧。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两种化学药剂[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装置如图1所示。
①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第二步:___________
②图中“加湿过滤仓”的原理与下列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类似。

(2)渗透膜法制氧。利用膜材料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可得到富氧空气,如图所示。

①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氮分子渗透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氧分子渗透速率。
②将通过氧气分离膜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证明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富氧空气的方法为______
(3)氧烛制氧。氧烛制氧是密闭空间紧急供氧技术。一种氧烛主要含NaClO3,还有少量铁粉。其产氧原理为:触发铁粉燃烧,使NaClO3分解。
已知:2NaClO32NaCl+3O2↑。
①NaClO3的理论产氧率[]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至0.1%)。
②氧烛在使用时的产氧率明显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③这种氧烛在使用时,NaClO3在250℃左右即开始产氧,且速率较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II.设计鱼类运输供氧箱
任务1:选供氧剂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都能与H2O反应生成O2和相应的碱,反应原理:2CaO2+2H2O=2Ca(OH)2+O2↑;2Na2O2+2H2O=4NaOH+O2↑。前者反应速率缓慢,后者反应剧烈。
(4)CaO2与H2O反应速率比Na2O2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5)小组讨论后,认为鱼类运输供氧选择CaO2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
任务2:设计装置
(6)为保证不同鱼类在运输中的存活率,需要监测水中溶氧量和温度。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4的鱼类运输供氧箱,其中微孔输氧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利用该装置持续供氧30分钟,记录数据,如图5,可得出水中溶氧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

2024-05-10更新 | 1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