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3 题号:18627689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燃料燃烧时产生了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是一种白色块状固体。
【进行实验】
(1)实验中,触摸试管外壁都有发热现象,说明甲,乙试管中的反应均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乙试管中还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拓展探究】
(3)反应结束后,甲试管中有固体剩余,乙试管中无固体剩余。小麓提出问题:试管中的剩余溶液含有哪些溶质?大家经过讨论,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明取少量甲试管的上层清液,逐滴加入______产生白色沉淀甲试管中溶液含有氢氧化钙
小红取少量乙试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乙试管中溶液含有______

【交流讨论】
(4)同学们提出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证明乙试管中溶液的成分,请你尝试用另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验证(写出实验操作、现象):______
【定量分析】
(5)为进一步确定乙试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含量,大山同学取一定量的乙试管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沉淀、洗涤、烘干,称量沉淀的质量为5.8g,请你计算所取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为______g。
2023·湖南长沙·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雪饼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I。该干燥剂的干燥原理是
Ⅱ、该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主要成分可能有: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1)为探究其成分,取放置后的干燥剂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依据)实验结论
a.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再滴入酚酞无色酚酞变红该样品中一定有氧化钙
b.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______该样品中一定没有碳酸钙

【实验反思】
(2)同学们认为通过步骤a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3)小组合作,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干燥剂样品,观察到______,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CaO。

【拓展思考】
(4)小组称取该样品2.8g,放入足量水中,得到悬浊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m克。m的数值范围为______,该样品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应用交流】
生石灰要密封保存。实验中通过定性与定量实验结合确定物质的成分。
2023-03-27更新 | 6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I.第一化学实验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A、试管中白磷燃烧;B、水中白磷未燃烧;
C、试管中红磷未燃烧;D、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A、B可推知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②由现象A、C可推知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③从现象D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
Ⅱ.第二化学实验小组另设计了两种方法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方法一:
(3)为了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图3装置内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推测压强变化:C点至D点时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方法二: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得知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查阅资料】
A、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B、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C、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化学性质与澄清石灰水相似,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1(如图6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7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______,塞紧橡胶塞。
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
理论上h2:h1=____________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第2次第3次
h1/cm11.011.411.6
h2/cm8.79.19.2
【解释与结论】
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
⑤若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至少需要生成四硫化钠(Na2S4)0.174g,则理论上实验时至少取碳酸钠粉末____________克?(写出计算过程)
2023-11-29更新 | 5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电池是日常必备用品之一,但它也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锌锰干电池作为原料进行相关探究的过程。
Ⅰ.制备皓矾晶体(ZnSO4·xH2O)
锌锰电池的构造和组成(见图1),小组同学参观了某回收废旧锌锰电池的工厂,其回收工艺流程如图2。
   
(1)流程图中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_;得到的滤液1农业上可用作______。将滤渣B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可提纯制得的固体是______
(2)滤液2中溶质主要是硫酸锌,通过该操作回收铜可知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_____(填“强”或“弱”)。将滤液2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可得到皓矾晶体(ZnSO4·xH2O)。
Ⅱ.皓矾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3)小组同学将部分皓矾晶体(ZnSO4·xH2O)带回实验室,用图3装置测定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图中半透膜可让气体通过又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测定方法:称取28.7 g晶体置于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加热过程中有关残留固体质量如图4 (ZnSO4·xH2OZnSO4+xH2O),冷却至常温后,称量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为16.1 g。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皓矾晶体中结晶水的x值(写出计算过程)。
(4)实验过程中若不通入CO2测得的结果将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3-06-27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