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共性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0568011
吕朋和辛美两位同学合作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吕朋和辛美两位同学一起按教材提供的装置(图1)进行实验。
(1)观察图1装置中的现象,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
(2)结论: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实验二:为验证实验一的结论,辛美同学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2所示装置放在实验桌上。
(3)辛美同学要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请你提醒辛美同学,使用胶头滴管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一条即可):
(4)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5)吕朋同学做了辛美同学一样的实验,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
实验三:
(6)辛美同学设计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
(7)吕朋同学设计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更易被压缩,原因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提示:浓氨水易挥发,产生刺鼻气味)。

(1)图Ⅰ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甲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实验中,C比B更快观察到预期现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Ⅲ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Ⅱ(改进后)与图I(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022-10-13更新 | 192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三个分组实验。请回答:

(1)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实验时,除了要求两种待测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相同。
(2)乙实验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3)丙实验中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预先需要装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
2022-12-01更新 | 39次组卷
【推荐3】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__________(从分子的角度解释)
(2)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填“快”或“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比.(填“正”或“反”)
2021-11-13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