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共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20963680
学习微粒知识后,小宁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提出问题】探究微粒有哪些性质?
【实验设计】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与结论】
(1)实验一: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F试管的作用是______.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实验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①______;②______
查阅资料后同学们还知道一滴水中有个水分子,得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拓展与迁移】学习了分子的知识以后,同学们对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的质量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又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资料】
a.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气;
b.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c.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
【实验与事实】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团.其中,C为中间线,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在玻璃管中有白烟产生,特别是A处的白烟较多。
【得出结论】
(3)①现象说明______分子运动比______分子快;
②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______
③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
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___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填空)
实验内容和方法现象结论
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 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不变色______(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色
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酚酞不变色氨气______使酚酞变色(填“能”或“不能”)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变成
____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③上述探究在设计上采用了_____实验,证明出不同的分子,其______性质不同(填“化学”或“物理”)。
2016-12-13更新 | 10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提示: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方案一】如图1所示。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微观解释是_____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所示。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3个被控制的量为_______________。若图4中的小纸花喷有_____,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实验方案三】如图5所示。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4)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提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生成白烟氯化铵),说明_____(填“氨分子”或“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实验结论】
(5)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有关。(写出一点即可)。
2024-02-12更新 | 7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在烧杯B中装有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与假设】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B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B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B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是______
【进行实验】(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
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
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______滤纸不变色。猜想______
(填序号)成立。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
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成红色。
(3)有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进行上述图2甲实验,图2甲实验与图1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在图2中两个Y形管的左侧管和右侧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同时进行甲、乙两个实验,最先出现明显现象的是乙、该实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_有关。
如图3所示,用两支气密性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孔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压缩,原因是______
2023-11-20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