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原理 >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6 题号:22480881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
(1)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2)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后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镁条,振荡后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3)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填序号)
A.氢氧化钙B.碳酸钙C.氧化钙D.氢氧化钠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易 (0.85)
【推荐1】同学们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活动1】同学进行了如图1实验:
   
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____色变为无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要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按照下表实验获得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再加入少量氧化铜_____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加入氧化铜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探究活动2】如果在【探究活动1】中直接倾倒稀盐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最终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指示剂除外)
【猜想与假设】甲猜想:氯化钠     乙猜想:__________
甲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烧杯中,加入铁粉_______猜想错误

【探究活动3】中和反应能否通过判断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发生?
【设计实验】乙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2的三个对比实验。
【查阅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b.无水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020-08-14更新 | 9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易 (0.85)
【推荐2】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_________性。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6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易 (0.85)
【推荐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 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1)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试液,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②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会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方案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_____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3)有同学提出方案一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填序号)。
A pH试纸            B               C 碳酸钠               D 硫酸铜
2020-02-01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