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题型:综合应用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0 题号:22736945
我国高铁创造的中国速度令人瞩目,到205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高铁建设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轨道材料
(1)高铁铁轨多使用铁合金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铁合金比铁______(填“软”或“硬”)。工业采用融合法制合金,合金的形成需要先熔化,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也称为共熔。一种液态,一种气态的两种金属不能共熔不能转化成合金。铁和其他三种金属的熔沸点见下表,据此判断铁与______(填“Cu”、“Na”或“Mn”)能形成合金。


Fe

Cu

Mn

Na

熔点/℃

1535

1083

1246

97.5

沸点/℃

3000

2595

2061

883


(2)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①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还需要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一种改进措施_______
②小明同学对反应前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含药品)进行了称量,发现反应后硬质玻璃管质量(含药品)减少了1.6克,据此,他判断实验中通入CO气体的质量为2.8克,他的判断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
【探究二】车体材料
(3)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如图2,向的烧瓶内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8%的稀盐酸,剪取长约,宽约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分别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采集得到如图3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
②曲线c在18秒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d对应的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
B.如延长反应时间,可得到d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C.从0到100秒图像可推测e对应的金属打磨不彻底
2024·吉林长春·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应用题 | 较难 (0.4)
【推荐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请根据要求回答:

(1)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对药品选择的要求是___________
(3)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4)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F收集O2,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选择上述装置可以研究带火星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5只250mL集气瓶,分别装入25mL、50mL、75mL、100mL、125mL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Ⅱ.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
Ⅲ.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
集气瓶标号12345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8.9%36.8%44.7%52.6%60.5%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微亮很亮复燃复燃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
②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条件______________
(6)向B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称量B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为170g,紧接着向B装置中加入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量装置及装置内药品的总质量为168g(忽略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试计算反应消耗掉过氧化氢的质量。
2021-12-02更新 | 156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较难 (0.4)
【推荐2】载人航天器通常采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气体(生成碳酸锂,碳酸锂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为了证明LiOH可作CO2的吸收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基于低碳的理念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为达到实验目的,以上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c。其中B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实验结束后,请设计实验检验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6)某航天器上有3名航天员,如果每人每天呼出0.88kgCO2,假如呼出的CO2全部被LiOH吸收,则该航天器工作10天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
2023-03-10更新 | 61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较难 (0.4)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古人用墨绘制的书画作品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__
(2)近期科学家操作“氧-碳”分子(其化学式为 C24O6),逐步除去多余的含氧部分,得到环碳分子(如图 1,过程如图 2)。
      
①一个环碳分子由______个碳原子构成的环。
②制备该环碳的各步骤中,每次去除的物质X 的化学式为______
(3)图 3是碳及其化合物的部分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若 x 是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涉及 y 的转化中,y 发生______(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4) “碳捕捉技术”常利用 NaOH 溶液来“捕捉”CO2,从而实现大规模 CO2减排。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用NaOH 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反应室内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_
(5)利用Na2CO3或 K2CO3 溶液吸收低浓度的 CO2,将其转化为 NaHCO3或KHCO3,NaHCO3或 KHCO3 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 CO2储存利用,生成的Na2CO3或 K2CO3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吸收剂Na2CO3K2CO3
20℃最高浓度(g/L)2121104
价格(元/Kg)1.259.80
根据表中信息,选择 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______
(6)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 CO2 和H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①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转化为 CO 和H2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 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设计 B 装置的目的是______
②C 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 CO2和H2反应生成了 CO,建议在 B、C 装置之间增加一个盛有足量______ (填名称)的洗气瓶。
(7)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将CO2转化为乙醇(C2H5OH)的反应如下: ,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506克。请列示计算并回答:1L “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______升二氧化碳?(已知在标准状况二氧化碳的密度是 1.98克/升)(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L)
2021-07-19更新 | 1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