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2844963
小明从超市买来一袋干果,发现袋里有一小纸包,上面标明“铁系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这包脱氧剂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
①这种铁系食品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②活性炭和氯化钠是辅助材料,能提升脱氧效果。
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可以得到血红色溶液,常用于的检验。
【提出问题】
(1)此包食品脱氧剂中铁粉是否变质?
假设一:铁粉没有变质假设二:铁粉部分变质假设三:铁粉全部变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A.产生大量气泡脱氧剂中含有_____
烧杯中溶液呈浅棕黄色,底部有少量黑色物质。脱氧剂中含有C、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1中,向其中滴出_____溶液。_____

【实验探究1】
(2)写出①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结论】假设二正确。
【实验探究2】
(3)小明为证明此包食品脱氧剂中还有氯化钠,再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2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证明,食品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评价】
(4)小亮认为小明的检验方案并不能证明氯化钠的存在,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1网红“自热火锅”里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化学社团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活性炭粉、食盐等组成。
探究一:发热包内的某固体粉末的成分
(1)取出发热包内的固体粉末,用磁铁靠近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
探究二:发热包发热原理
(2)利用如图2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生石灰与水反应。加水后观察到B烧杯中的现象时,证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猜想】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
【查阅资料】①活性炭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②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实验】
(3)他们又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药品1分钟前后氧气含量定化1分钟前后温度变化
实验14g铁粉、2ml水20.1%→20.1%16℃→16℃
实验24g铁粉、2ml水、__g氯化钠20.1%→19.2%16℃→19℃
实验3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20.1%→18.7%16℃→21℃
实验4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2g活性炭20.1%→15%16℃→55℃

(4)实验2中应取用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g。实验4中温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是铁粉、水与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4-04-12更新 | 6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硫;猜想二:氢气;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1)学生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主要现象解释或结论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 有二氧化硫生成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_正确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A中液体变为蓝色有硫酸铜生成

【表达交流】
(2)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3)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则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4-03-14更新 | 4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进行了如下拓展性学习与探究。
探究一:探究Mg、Cu、Ag的活动性顺序
【进行实验】
同学们进行了题图所示的甲、乙实验。

【小组交流】
(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镁丝表面附着一层____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____色。
(2)你认为通过甲、乙实验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探究二:探究反应后混合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进行了题图所示的丁实验,将甲、丙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为确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了拓展探究。
【知识回顾】
(3)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问题】
丁中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4)猜想I:Na2SO4
猜想II:MgSO4、Na2SO4和H2SO4
猜想III:Na2SO4、NaOH
猜想IV:Na2SO4_______
【小组讨论】
(5)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认为甲和丙的废液混合后生成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故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_______,因此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
【实验验证】
(6)进行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数据实验结论
用pH试纸测烧杯中溶液的pH值pH____7(填“>”或“<”)猜想Ⅱ错误
猜想Ⅲ正确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溶液变为红色猜想Ⅲ正确
2024-05-08更新 | 3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