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根据方程式推测化学式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8 题号:22917863
下水管道往往容易沉积毛发、菜叶、渣滓等各类杂物,这些杂物造成的阻塞困扰了人们日常生活。现对两种不同成分的固态管道疏通剂的疏通效果进行探究。
品名管道疏通剂A管道疏通剂B
主要成分烧碱、过碳酸钠()、氧化剂、表面活性剂烧碱、铝粉、氧化剂、表面活性剂
【探究疏通原理】
查阅资料:①固态管道疏通剂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来腐蚀软化堵塞物,利用其他成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冲开管道内的腐蚀物等。②管道疏通剂A溶于水能产生氧气。
(1)疏通剂B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补全化学方程式)。
(2)疏通剂中的氧化剂有利于蛋白质水解,并能杀菌、除异味;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油脂分散,起到发泡作用,使堵塞物松散的目的是________,使油脂与氢氧化钠反应更充分。
(3)实验中发现疏通剂中的氢氧化钠在腐蚀堵塞物同时,还会溶于水并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加速放出气体。
(4)从安全角度分析哪种管道疏通剂更好?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探究疏通效果】
小组同学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毛发(3根)、熔化后的猪油(2ml)、果皮(2片)、水垢(5g),贴上标签纸,再依次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5g疏通剂A和10mL水。另取4支试管加入疏通剂B做相同实验,观察现象;
实验12345678
待测物毛发猪油果皮水垢毛发猪油果皮水垢
疏通剂种类和质量疏通剂A             3.5g疏通剂B                   g
开始溶解的时间/min302560——4530100——
疏通效果:两种疏通剂对于毛发、猪油和果皮都有明显溶解效果,对水垢均没有明显溶解能力。
(5)实验加入疏通剂B的质量为________g。
(6)根据上述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7)在使用管道疏通剂时需注意哪些事项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探究疏通剂改进】
(8)查阅资料得知当堵塞物中有较多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时,会形成灰白色蜂窝状难溶性堵塞物。同学们讨论得出可以使用________(填物质名称)对管道进行疏通。
【反思与拓展】
(9)科研人员还在不断改进管道疏通剂的配方,对此你有何建议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Ⅰ.对铜制品的认识
(1)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青铜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除了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不易生锈外,从金属制品锈蚀的条件分析还可能是_________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锡合金与纯铜的_________不同。
Ⅱ.铜的冶炼
如图1为古法炼铜流程,以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 2CO3]和木炭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冷却得到块状金属铜。

          

查阅资料:
① 孔雀石受热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② 铜的熔点为1083.4℃,氧气充足时炭火温度可达1200℃左右。
(3)Cu2 (OH) 2CO3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冶炼产物是铜块而不是散落在炭粉中的铜颗粒,原因是_____
Ⅲ.硫酸铜制取及应用
方案一:
方案二:将废铜屑倒入稀硫酸中,控温80℃并通入氧气制备硫酸铜。
(5)图2是方案二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铜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从绿色化学的观点出发,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7)切割钢板时,通常利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先画出红线,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8)工业上用含有硫酸铜的微蚀刻废液(含有一定量Cu2+、H+、H2O2和微量Fe3+)来制备高纯度碱式碳酸铜[Cu2 (OH) 2CO3],用于生产木材防腐剂等。其制备过程如图3所示:

① 第二次“沉淀”时的反应为 ______
② 第二次“沉淀”时,若有少量5Cu(OH)2·2CuCO3生成,则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 加入Na2CO2进行反应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的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此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_____

2024-04-01更新 | 36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实验小组想通过实验证明某燃煤烟气中含有CO2,SO2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紫红色的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
(2)二氧化硫能和可溶性碱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盐。
(3)CaSO3难溶于水;Na2SO3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验证]将燃煤烟气通过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S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则X的化学式是 _____ ;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A溶液褪色,装置B溶液不褪色,装置C中出现 _____ ,则烟气中含有SO2、CO2
(3)如图装置B中用了过量的浓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则说明 _____ ;燃煤烟气中可能还含有 _____ 气体,所以实验中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
【继续探究】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小组想利用传感器再探究它们对燃煤烟气的吸收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I.如图M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两瓶250mL的烧瓶内收满燃煤烟气,贴上标签瓶①瓶②,对应注射器内分别装有85mL的饱和石灰水、85mL的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Ⅱ.打开止水夹,两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注入各自烧瓶中,立即关闭止水夹。
Ⅲ.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到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情况如图N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4)导致曲线①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_____ 曲线②中反应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 ;曲线①和曲线②差异较大的原因 _____ ,由此得出结论:吸收燃煤烟气较合适的是 _____ 。(填字母编号: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钙溶液)。
【提出新问题】
实验后的废液处理问题:
若瓶②装置实验后,所得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则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为探究瓶②装置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5)将瓶②装置实验后所得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目的是 _____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观察到现象是 _____ ,则还含有氢氧化钠,再处理至中性后再倒入下水道中。
2019-05-28更新 | 7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实验小组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进行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
I.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4KI+O2+2CO2==2K2CO3+2I2乙:4KI+O2+2X=4KOH+2I2
⑴请将上述方程式补充完整,X的化学式是_____
Ⅱ.KOH与NaOH都属于碱,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进行实验】实验1:探究变质的原理
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⑵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实验2:探究变质的条件
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固体无明显现象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解释与结论】
⑶对比实验_____(填序号),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对比实验_____(填序号),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氧气有关。
⑷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____
【提出问题】CO2的作用是什么?
【进行实验】
分别取10mL同浓度的KI溶液于3支试管中(试管编号1,2,3),再向试管2中通入CO2,向试管3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序号123
溶液pHpH=8pH=6pH=4
溶液颜色无色浅黄色黄色
【解释与结论】
⑸①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_____。②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⑹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
【拓展应用】
测定实验中使用的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
⑺向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计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值。图2为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
②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⑻该盐酸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可能原因:_____(不考虑测量误差)。
2019-05-23更新 | 1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