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2927627
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是重要的调味品,烹调时如果不放食盐,将食之无味。我国曾发生过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市场销售的某种盐是否含有亚硝酸钠及加碘食盐成分的性质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鉴别工业用盐和食盐
【查阅资料】一般情况下,食盐和亚硝酸钠都呈白色,外观相似。食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水溶液呈中性。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有毒,有咸味,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
【进行实验】
(1)同学们对某集贸市场买回的一些散装盐,进行以下实验。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样品溶解样品是食盐
方案二取方案一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______
方案三取方案一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不变色

【实验小结】
(2)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思评价】
(3)①亚硝酸钠不能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②上述方案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项目二:了解加碘食盐
【交流讨论】
(4)碘是人体必需元素,在人体内不能生成,需从外界获取,人体缺碘易患______。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碘酸钾和氯酸钾化学性质相似,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由此推测在烹调时加入加碘食盐合理的时机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2SO3+2HCl=2NaCl+SO2↑+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__ 溶液.
实验2
均产生白色沉淀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2020-05-09更新 | 3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1)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为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观察到_______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2023-11-28更新 | 12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成果,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破土而出!“拉瓦锡”小组从生活中的铜制品上提取绿色的铜锈,开启“课外考古”探究。
【查阅资料】①铜锈俗称铜绿,化学式 ,受热易分解;②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④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不溶于稀盐酸。
【发现问题】小组同学将少量铜锈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探究一: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C粉;②______;③C粉和CuO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_猜想②正确

探究二:铜锈受热分解还会生成哪些物质。
【进行实验】选择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关闭弹簧夹,依次连接装置A→B→______(选填“C→D”或“D→C”);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观察到装置D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铜锈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当观察到无水CuSO4从白色变成蓝色,说明铜锈受热分解生成了______
【反思与评价】装置中A的作用是______。写出铜锈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21-05-20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