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的制取 > 制取二氧化碳原理的拓展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1 题号:3838824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结论
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假设__________(填“不成立”或“成立”)

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__________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2013·福建福州·中考模拟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猜想1:与稀盐酸的浓度有关;
猜想2:与碳酸钙颗粒大小有关。
【实验探究一】甲同学实验时用普通漏斗(如图A),发现该装置不能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于是他把A装置改装成B,则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甲同学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盐酸浓度(均取20mL)碳酸钙固体形状(均取1g)二氧化碳体积/m1(均收集前30s的气体)
4%块状40
6%块状65
从上述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制备CO2时,不宜选择浓盐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为验证猜想2,乙同学按图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10mL稀盐酸与固体充分接触,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Ⅱ所示曲线。

图Ⅱ中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对比分析点_______。(填“a”、“b”、“c”或“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较短。
2020-07-21更新 | 11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学习小组对CO2展开研究。
.探究CO2的收集方法:
【资料卡片】:一定范围内,CO2在水中溶解越多,所得溶液pH越小。
【实验一】: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2,并测定CO2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CO2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K1、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观察到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3、K4,充分振荡丙装置,测得丙、丁装置中溶液的pH值分别为5.7和6.5。说明溶解的CO2体积丙装置中____(填“>”或“=”或“<”)丁装置,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乙装置吸收HCl气体,目的是____
【实验二】: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选择合适收集方法。
(5)如图是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②_____
   
Ⅱ.CO2减排新进展
(6)我国CO2减排的战略是CCUS(CO2的捕集、利用与储存)。
①捕集:氨法吸收的原理是在水溶液中氨(NH3)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利用:超临界CO2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时,溶剂是____
③储存:天然矿石中MgO与CO2反应,生成长期稳定存在的碳酸镁,从而使CO2固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020-01-17更新 | 10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_________ b(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提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2)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
(3)某同学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其体积,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另一位同学对装置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即使操作均正确,测量结果也会偏大,于是设计了如乙图所示的装置。你认为造成甲装置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018-10-13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