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8 题号:4174375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小林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 中,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3中,小林向两支试管中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B中无现象,为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小林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小林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_____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你的改进意见是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在溶液中,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小勤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1)测试溶液的导电性。
经导电性实验,发现H2SO4、KOH、NaCl、Na2CO3、Ba(NO3)2溶液均能导电,酸、碱、盐在水中均会解离出离子。如NaCl会解离出Na+____________
(2)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将稀硫酸分别加入下表几种溶液中,结合物质溶解性,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反应情况。
KOH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
能否与硫酸反应不能
判断依据XY有气体生成有沉淀生成
表中,判断依据X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酸、碱、盐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某些反应物离子大量减少。如:反应,反应中SO42-和Ba2+因生成BaSO4沉淀而大量减少,而H+和NO3-仍然在溶液中。
稀硫酸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大量减少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符号)。
(3)实验证明判断。
“依据Y,判断H2SO4不能与NaCI发生复分解反应”,对此,小勤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其判断。
①设计思路:
思路甲:混合稀硫酸与NaCl溶液,通过检验H2SO4未被消耗证明二者不反应。
思路乙:混合稀硫酸与NaCI溶液,通过检验未生成HCl证明二者不反应。
②实验证明:根据思路甲,进行下列实验。
   
根据以上现象分析推理,可判断H2SO4不能与Na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实验中试剂M可能是____
③方案评价:根据思路乙证明“H2SO4不能与NaCl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可行?对此,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2022-03-07更新 | 22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氮化镁是一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它可用于制备高硬度、高热导、抗腐蚀、抗磨损和耐高温的其它元素的氮化物,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等。某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Mg3N2),并用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镁的纯度。
资料一:氮化镁是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氨气;
资料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资料三: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能吸收部分氧气;
资料四:在常温下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镁几乎与水不反应。
【制备氮化镁】制备氮化镁的装备示意图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 ,b的名称是 _____
(2)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 ,G装置的作用是 _____ ;能否将C、D装置对调 _____ (填“能”或“否”);
(3)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
(5)进行实验时先进行 _____ (选择“A”或“E”)处加热,理由是 _____
(6)A处加热片刻后,应移去酒精灯,理由是 _____
【测定氮化镁的含量】
(7)定性测定:
步骤一、取少量氮化镁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步骤二、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沉淀全溶且冒气泡。
①检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方法是 _____
②写步骤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8)定量测定: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_____
②取氮化镁样品16克进行实验,I装置增重3.4克,则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③导致该样品中氮化镁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_____
2016-11-28更新 | 15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3】常用的消毒液双氧水。
项目学习小组探究双氧水消毒液储存与使用注意事项时,提出两个任务,并开展实验。
【任务1】探究浓度、温度、酸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任务2】探究pH对双氧水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影响
【任务1】
[实验1]60°C时,取6mL30%的双氧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控制溶液pH为7.0
[实验2]取6mL30%的双氧水,控制溶液的pH为7.0,改变体系的温度
[实验3]60°C时,取6mL30%的双氧水,调节pH从3.1变化到13.2
获得1小时内双氧水的分解率分别见图1、2、3、
   
【任务2】
20°C时, 取6mL 10%的双氧水溶液, 调节pH从2.0变化到8.0, 在10min、30min、50min 时测定双氧水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作用,结果见下表。

pH

灭菌率(%)

10min

30min

50min

2.0

76.31

99.06

99.97

6.0

49.84

96.73

99.90

8.0

34.46

91.84

94.90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双氧水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用30%的双氧水配制6mL15%的双氧水(密度取1.0g/mL),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_______g。
(3)据图可知双氧水浓度与分解率的关系是_______;温度在90°C内、双氧水分解率受温度的影响情况_______(填“较大”、“较小”或“无影响”);pH为______(填数字)时,30%的双氧水分解率最高。
(4)任务2的实验结论:_______
(5)实验反思:除了上述因素会影响双氧水的分解率外,________(写一种物质)也会影响双氧水的分解率,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
(6)任务小结:保持在酸性条件下常温储存;使用时避免与_______性物质混合使用。
2023-06-08更新 | 2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