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0 题号:4417557
甲、乙、丙为初中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若甲、乙、丙各为稀硫酸、氢氧化铜、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则乙是___________
(2)若甲、乙、丙均为含有钙元素的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乙并放出大量的热。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可能是___________(写一种)。
(3)若甲、乙、丙为氧化物,除氧元素外另一种元素均不相同,且三种物质常温下依次为固态、气态和液态,则甲可能是___________(写一种)。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图所示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甲烷燃烧不能产生氢气。
       
【实验结论】(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______;E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环节。
【改进创新】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同学们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3)实验中,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______
(4)在装置末端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安装尾气处理装置。
2022-03-28更新 | 18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气体.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所得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1)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气体成分.
【猜想】
猜想1猜想2猜想3
只有CO只有______ CO、CO2都有
【设计】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

信息提供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
②浓硫酸是实验室里一种常用的干燥剂,能干燥某些气体。
【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_________(填字母)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除了观察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外,还应该观察到;_____,证明有CO气体。
【结论】通过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讨论】
(1)C装置作用是 ________, D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提升】
若反应结束后,F处的澄清石灰水质量增加了8.8克,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若F处吸收的CO2先通过下列变化:CO2→CO→CO2(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再将得到的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理论上会生成_______g沉淀。
2019-02-13更新 | 114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熔点为8.6 ℃
2.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3.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蚁酸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 ℃时,甲酸的状态为____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___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
2.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为了确认蚁酸分解的所有产物,同学们设计实验,将蚁酸分解的产物通入图二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实验中观察到C中无水硫酸铜变蓝,D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F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G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F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_____正确。
【实验反思】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
【拓展应用】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婧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____
2021-01-2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