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3 题号:6038774
“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智慧小组同学利用该工具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一:认识工具
如下图,表中标注了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物质,物质的溶解性均未标明。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阳离子
OHNO3ClSO42-CO32-
K
Ba2+

(1)认识符号:NO3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化学式:丙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3)物质分类: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溶解能力: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不溶于水,它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探究活动二:运用工具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样品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郑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取滤渣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观察到滤渣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小杨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

针对上述实验方案中各步骤的现象,小杨同学提出下列三种不同的假设,依据每种假设中各步骤不同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
假设一有白色沉淀生成
假设二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红溶液变为无色
假设三无白色沉淀生成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

(1)依据假设一的现象,可确定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则步骤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步骤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步骤三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假设二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可能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3)依据假设三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___种。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实验课上林浩同学在利用Zn与稀H2SO4制取H2的实验时,不小心将硫酸铜溶液加入反应容器,发现的反应速率加快了。林浩同学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硫酸铜是否是反应的催化剂?硫酸铜溶液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设计实验]室温下,林浩将过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在六支洁净的试管中,再依次加入20ml的稀硫酸,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和水,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管编号123456
饱和硫酸铜溶液/ml00.52.551020
水/ml2019.517.515100
1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m112.014.016.817.911.19.8

(1)实验中加入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和水总体积相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反应速率除测量“1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还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实验是除观察到产生气泡速率不同之外,还可看到锌片的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实验结论]
(4)硫酸铜_____________(填“是” 或“否”)反应的催化剂。
(5)硫酸铜溶液的用量太多反应速率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6) 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请列举一点。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根据林浩同学的实验,陶黎同学认为是盐中金属离子影响了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为了探究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速率的影响,陶黎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过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在五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0ml稀硫酸,再加入0. 5ml试剂,测量生成气体的速率,记录如下表(表中★越多,表示生成气体速率越快)。
试管编号12345
加入试剂名称(0. 5ml)5%Na2SO4溶液5%MgSO4溶液5%FeCl2溶液5%CuSO4溶液
生成气体速率★★★★★

(7)上述实验设计存在实验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改进后,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现象,你认为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15更新 | 7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
(1)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则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阅资料】1.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2.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气流中水蒸气。
3.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吸收CO2气体。
【实验过程】取研细和干燥后的过量木炭和CuO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连接装置,将反应后气体通入如图装置,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_______
(3)上述实验中确定CO存在的现象有:①装置D中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②______
(4)从环保和安全角度考虑可以在尾气部分加一个酒精灯,因为CO有______化学性质。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防止产生CO,应注意及时通风。
2024-03-06更新 | 8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小邱同学在医院输液时使用了“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它可以加温使进入人体的输液达到30℃左右,并能持续4小时以上。同学们对“一次性输液加热棒”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内主要成分是还原性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物质;②钴粉、镍粉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③Fe2+不能使硫氰化钾溶液变色,Fe3+能使硫氰化钾溶液变为血红色,Fe2+易被氧化:④氢氧化亚铁为白色不溶物,不稳定,易被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⑤
【提出问题】该“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内是否真的含有这几种物质呢?为什么能发热?
【实验探究】
探究一、加热棒内是否含有氯化钠
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黑色粉末加水溶解后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含有Cl-
在该实验操作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小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Na+,从而确定含有氯化钠。
探究二、加热棒内是否含有铁粉

(1)小邱用磁铁靠近滤渣,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小邱通过如图装置探究黑色物质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该物质鉴定的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当观察到___________这一现象时,排除了四氧化三铁存在的可能性。
(2)小英查阅资料后发现还不能确定铁粉的存在。又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结论:溶液中有Fe2+,加热棒中含有铁粉。
探究三、加热棒内是否含有活性炭粉
(3)点燃不能被吸引的黑色粉末,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加热棒内含有活性炭粉。
综合上述实验,小明验证了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
【讨论交流】
(4)据初中化学知识及查阅资料可知,发热原理是“铁粉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其中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原料中的活性炭粉能与铁粉形成许多微小的化学反应(原电池),还能吸附氧气和水,使反应更快地进行。
【实验拓展】同学们准备测定加热棒内铁粉、活性炭粉的质量比,自制发热包。他们取用上面实验剩下的黑色固体,进行实验。

(5)写出步骤③中白色沉淀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计算10.0g滤渣中活性炭粉的质量___________。(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实验结论】该“一次性加热棒”中铁粉、活性炭粉质量比为___________(不需化为最简整数比)。
【实验反思】若黑色粉末在探究过程中已部分锈蚀,则测定的铁粉、活性炭粉的质量比会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偏小”)。
2022-05-18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